8月6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学校,重庆一对父母让好动的女儿服用兴奋剂达8年之久。尽管在药物的作用下,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但严重的药物依赖症随时折磨着这位花季少女。至今父母才后悔莫及,他们不仅亲手毁了女儿的健康,也撕毁了和女儿之间的和谐亲情……
只为能上重点学校,就让女儿落到这步田地,实在是令人惋惜啊。在很多地方,重点学校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代名词,主要标志就是升学率高,考上大学的机会更多。学生对重点学校的追逐,集中折射出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折射出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同处一个地方,不同学校的差距有天壤之别,越是“重点”,优秀教育资源越是集中,进而拉大了原本的差距。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说,为了能上“重点”,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这种代价换来的,是择校热和教育乱收费的愈演愈烈,以及“教育补品”市场的火爆。
在这种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下,才会有诸如“父母让女儿吃兴奋剂提高学习成绩”之类的新闻。实际上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17.4%想过自杀,20.2%情绪抑郁(《法制晚报》2005年6月8日);还有中学生超过70%睡眠不足,近视率逐年攀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创新精神,在某些学校教育者看来,早已让位于升学率。说得严重点,这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一大隐患。
我们拿什么拯救喝兴奋剂读书的少女?难道教育也要反兴奋剂?
(来源:齐鲁晚报,作者:叶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