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开幕式工程使用大量载人航天技术
2008年08月09日 01:36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的31米高的主火炬,以高大的外型吸引着亿万观众的目光。此前,它是如何存放以及被运进“鸟巢”的?2008年6月初,北京艾尔豪斯膜式工程研究所接受了高度机密的奥运火炬塔房建造工作,这个塔房的出现曾经引来许多好奇的猜测,被北京市民戏称为“大包”,而建设者们则称之为“气房子”,因为它是由一个个拱形气肋组成的;鹁嫠砍33米,要建在62米高的“鸟巢”顶上,还要具备每秒23米的抗风能力。在短短十余天内,通过建造者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建成这座高度保密的建筑,为奥运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埋下漂亮伏笔。图为7月23日深夜,鸟巢顶上的奥运火炬通过液压自行系统缓缓“走”出气房子,准备进行第一次试点火。 中新社发 佟伟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解放军总装备部工程设计院院长周凤广8日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工程设计中使用了大量载人航天技术,从而保证了上千套设备和数万个零部件正常工作,各项表演万无一失。
主火炬设计难度不亚于航天发射场
从上空俯瞰,主火炬的外形像是一个音符。这个看似简洁的符号,工程实现起来却难乎其难。
2007年10月,主火炬开始设计。作为火炬塔项目的负责人、总装设计院专家郑志荣心里也犯嘀咕:这样形状的一支火炬,能否稳稳地站在“鸟巢”顶部?
他和他的团队,决定借鉴神舟飞船的验证方法,将主火炬请进大型风洞,做一做“吹风”试验。
2007年底,第一支1:20的主火炬模型由于燃气管道部分太小,无法表现受风情况下的气流变化,试验失败。紧接着,第二支1:15的主火炬模型又造了出来;鹁嫠哦佣阅P偷母髦肿颂蟹缭睾墒匝,站立、平躺、侧身……结果显示,主火炬的结构设计是安全可行的。
除结构验证外,主火炬的驱动系统设计,也使用了相关的航天技术。 为了确保精确定位,主火炬驱动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设计。在火炬塔运行的几个关键部位,专门布设监测仪器,实时反映设备运行状态。根据反馈信息,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设备运行方向、速度。直径3米多、行程11米多的主火炬,运行控制误差还不到2毫米,精确度达到万分之二。
双备份和“黑匣子”使开幕式不怕“万一”
周凤广说:“开闭幕式的技术保障,是一项与航天发射同样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表演中使用的设备近800台套,零部件数万个,任何设备一旦出了问题,能等你修好再演吗?绝不可能!
开幕式上空设备的控制台,是总装设计总院研发的第四代控制台“神舟4000”,曾成功保障过航天发射任务。
此外,其他演出设备和系统,也借鉴航天发射的经验,大范围采用冗余设计。如核心控制器、操作系统、网络传输系统等,全部实行“双备份”。当一个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备份系统可以无延时切换。
总装设计院的专家们还为开幕式的控制系统装上了类似神舟飞船上的“黑匣子”,用于快速诊断故障和记录历史数据,能够帮助技术保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故障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音乐时间码用音乐统领时间
数万人员同场演出,数千岗位协作保障,开幕式演出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总装设计院相关专家借鉴航天发射实时监控的经验,结合这次开幕式音乐贯穿全场的特点,专门为开幕式建立了以“音乐时间码”为核心的全方位指挥监控系统。
走进开幕式的后台,就如同走进一个航天发射场,从总指挥、总导演、总调度到各部门各系统指挥操作岗位,面前都有两个屏幕显示音乐时间码,以及由此生成的指挥流程信息。
在指挥流程信息里,所有操作信息按照顺序逐行滚动显示,各岗位人员可以根据权限查看相关信息。操作程序进入30秒准备,信号就会由绿色变成红色;进入10秒准备,就开始倒计时。
除上述主要项目外,航天技术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开幕式一些细节装置的设计。例如,参与“神六”研发的火箭专家专门为开幕式的烟花燃放开发了一套空气发射装置,不但精确度、安全性高,而且无烟无污染。(巩琳萌、江福梅 )
【编辑:唐伟杰】
相 关 报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