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比尔·韦伯带着111人的翻译团队来到了中国,参加北京奥运会。这个团队中的任何一名翻译都有着10年以上的翻译经验,他们可以翻译中文、英语、法语、德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等11种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翻译团队之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全程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比尔·韦伯是北京奥运会的首席翻译官,也是这个翻译团队的领袖。他与奥运会的情缘可以追溯到1968年,而现在,他告诉记者,北京将是他参加的最后一届夏季奥运会!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时,我在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我也在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我还在现场!庇氡本┑脑捣秩谜馕焕先烁锌纳。
比尔端起绿茶,喝了一口,表情很自然。他还是挺喜欢这种饮料的。他的声音沉稳而有磁性,说起英文来就像录音带里的教材一样标准、动听。
比尔的脾气很好,旁边有人用中文对话时,他就一言不发,却在接受采访时偶尔蹦出几个中文字,说完就笑了,然后马上用眼神咨询旁边的人看自己说的是否正确。
很少有人能猜得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带领着全世界最厉害的翻译团队。经历了13届奥运会的他,就像一部近代奥运史的史书。
关于北京申奥
北京申奥失败成功我均在现场
记者:您参加过那么多届奥运会,这次来中国感觉怎么样?
比尔:这次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都很特别。1993年,在蒙特卡洛讨论北京能否举办奥运会的时候,我就在现场。北京当时输了2票给悉尼。我当时很伤心。没有人知道最后几个小时发生了什么。后来,2001年,在莫斯科,当北京最终赢得了举办权,我还在现场。我一直很支持北京。
记者:为什么会对北京有这么特殊的感情呢?
比尔:我对中国很有兴趣。有些人说,其实,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也许未必是件坏事。因为2001年北京被选中时,北京已经准备得更充分了。以前,中国在西方很多国家看来,都是很神秘的。因为很少人作为游客来过中国。我的妻子对中国很有兴趣。她阅读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书籍,还了解中国的历史。其实,像我这样间接受到影响的人,对中国都不是很了解,那你可以想像,大多数人对中国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这次奥运会,对于北京来说,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示的机会。所以,我也希望奥运会能在北京举行。之前,在奥组委讨论中国作为候选国的会议上,中国都不断地表示,中国已经准备好举办奥运会,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很肯定。
记者:这届奥运会,您觉得中国在筹备方面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地方是什么?
比尔:和北京奥组委的合作是很愉快的。我有时跟我的朋友开玩笑说,我在学习东方式的耐心。其实,就是要学习和适应东方的做事方法,大家互相磨合。我只能看到北京奥组委工作的一部分,但国际奥组委经常赞扬北京奥组委的工作是非常杰出的,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首先,这些场馆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现在志愿者、交通、安保各方面都已经就位了。
如果说最大特点,我会说,中国人是很注重细节的,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我经历过很多届奥运会,我知道哪些事情会发生,每次我会提前和当地人进行沟通或者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这次,我的感觉是,筹办方很迫切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我要每天都写邮件,他们问我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翻译,还包括怎么做新闻发布、交通等很多细节。如果要说最大的特点,那我会说,这次奥运会准备得特别充分,几乎没有什么是没考虑到的,而考虑到的也几乎都安排好了。
关于工作团队
18个国家11种语言中国人最多
记者:这次您和您的团队在奥运中都会做些什么事呢?
比尔:我们的团队中都是口译,这是我们的专业。我们可能随时都要进行翻译。平时,我们能为联合国服务,也为美国政府或国会服务,还为运动会服务。这次奥运会,我们将同时提供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我们会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会议上或者其他官方会议、主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还有各竞赛场馆获奖运动员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每天早上8时30分,国际奥委会都要和北京奥组委碰头开会,我们也会在。我们还要采访奖牌的获得者。但并不全都是同声传译,因为不是哪个场馆都有相应的设备。只有体操、游泳和跳水、篮球和田径项目会有同传。
记者:那这个团队又是由什么人组成的呢?
比尔:我们的团队有111人,来自18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有26个人,占的比例最大。因为不管在哪个场馆,我们都需要中文。国际媒体绝大多数都听不懂中文。而英文跟法文的翻译,我们没有配备那么多,这两种语言是国际通用的语言。除了这3种语言,我们还可以翻译另外8种语言,比如韩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
记者: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需要什么特殊的条件吗?是不是非常困难的事?
比尔:找到合适的人是很困难的。这些人在某一个外语国家生活起码5年以上。比如我,20年在德国,20年在瑞士,30年在美国,当然我是很特殊的案例。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其中一些人是外交官的后代。从技术上来讲,我们没有初学者,每个人的翻译经验都在10年以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曾有过服务奥运会的经历。除了语言,他们还学习历史、科学。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下一届伦敦奥运会中将是很重要的角色。
关于奥运会
家族血缘注定与奥运结缘
记者:您第一次做首席翻译官是在什么时候?
比尔:我当过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MIIS)翻译研究生院院长,做了14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我就在那个职位。当时洛杉矶奥组委正在寻找首席翻译官,他们打了电话给我,我就找了时间去看了看,就在那届,我当了首席翻译官。
记者:您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68年,自此以后你就和奥运结缘了。您能讲讲这些年的故事吗?
比尔:当然。第一次是1968年在法国举行的冬奥会,之后就是1984年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了,除了中间有两届没参加,剩下的我几乎都参加了,我一共参加了13届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是我第5次做首席翻译官。下一次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冬奥会,我也和奥组委签订了合同。北京奥运会将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温哥华冬奥会则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都74岁了,再干这个,工作量太大了(笑)。
记者:您曾经说过,奥运会(的工作)是您经历过的最难应付的任务,为什么?
比尔:奥运会翻译涉及大量的运动术语,还有许多医疗和科技方面的词汇。每一个翻译都要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场馆里,进行合适而准确的翻译。每天下午,我们都要碰头,安排好第二天的任务。比赛开始后,按照我的经验,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时~11时。另外,奥运会就像一个小联合国。许多运动员不一定说得很好,你需要去猜他们说什么。而且,我们还有大量的文字翻译工作。我曾经形容,这就像冰舞里的“勒兹三周跳”一样困难。
记者:其实,我一直想问,你为什么会选择奥运会呢?
比尔:我来自一个奥运家庭。我的父亲是100米和400米的国际冠军。我的母亲也从事相关的工作。所以,我的家族血缘决定了我要从事与奥运有关的工作。我生在德国,并在德国长大,但是我的母亲是法国人。奥运会对于我来说,不只是职业任务那么简单,我还投入了很多的感情在里面。
记者:这些年参加奥运会,您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要和读者分享一下吗?
比尔:(笑)现在还没有,比赛还没开始呢。但我可以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不那么好笑。1988年汉城奥运会,本·约翰跑出9.79秒的成绩获得金牌,但是后来发现他的尿样呈阳性。那天,奥组委一直在开会,我们一直工作到凌晨3时。第二天早上9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取消了他的成绩。1998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发生时,我刚刚离开了我的办公室。第二天我回去的时候发现,所有窗户都没了。我希望这届奥运会结束后,我可以给你讲一些好的故事。
关于个人
我曾经是专业的马术运动员
记者:您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呢?
比尔:我最喜爱的运动是马术,我也曾经是专业的马术运动员。这是我最喜爱的运动,也是我第二专业。我还喜欢踢足球,还喜欢看排球、篮球。
记者:这是您第几次来中国呢?
比尔:这是我第六次来中国。第一次时,是2005年,是为了其他的事情来的。但那次,我和北京奥组委的人见了面,做了幻灯片演示来介绍奥运会翻译方面的情况。2007年1月份,我知道自己成为了首席翻译官。2007年是来中国最多的一次,来了3次。今年4月份时还来过一次。
记者:对北京的印象怎么样?
比尔:去年我们来中国时,去了很多地方旅游:西安、桂林……桂林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今年4月份我们来的时候,还去了故宫、颐和园、长城。关于中国的建筑、历史,我们都可以在西方的博物馆里看到。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来到这里去了解。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他们也想来了解。现在,是时候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了。来到这里,你才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是超出想象的热情和友好。
人物档案
比尔·韦伯(Bill Weber)自1984年以来曾担任过洛杉矶、亚特兰大、悉尼夏季奥运会以及盐湖城冬奥会的首席翻译。他还曾是美国蒙特瑞国际研究学院(MIIS)翻译研究生院院长。该研究院号称世界翻译官的摇篮,每年为美国CIA和FBI培养出大批人才,却鲜有人知道该院还与奥运会有着深刻的联系。比尔·韦伯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