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奥协代表大会上,国际奥委会所属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均明确表示将派队参加北京奥运会。这意味着,北京奥运会有望成为历史上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
举办奥运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开放办奥运”是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和奥运会惯例。北京奥组委在实际筹办过程中始终广泛开展国际协作,吸收全人类的智慧,借用全世界的人才,从而保证奥运会的国际水准。
“TOK”,是奥运会组织工作中非常流行的一个英文缩写,意思是“知识转让”,这也是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签署的《主办城市合同》中规定的一项义务。奥运会知识转让项目是国际奥委会在悉尼奥运会筹备期间发起的,其宗旨在于将历届奥运会组委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知识遗产整理后转让给下届组委会,使未来的东道主无需再白手起家。在此基础上,国际奥委会于2002年2月正式成立奥运会知识服务机构,负责向申办和筹办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提供有关奥运会的知识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申办或筹办工作。
北京奥组委于2003年初开始举办奥运会知识转让系列学习班,类似的专题培训班根据需要每年举办十几次,内容涉及项目管理、战略计划、场馆及临建设施、奥运会安保、交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正是由于国际奥委会的这个“无私援助项目”,北京奥组委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较快地掌握奥运会筹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指导是全方位的。在场馆建设方面,国际奥委会曾建议北京奥组委抑制建设热潮,他们担心北京新场馆落成的日期太早,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006年10月,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凯文·高斯帕表示,让这些体育场馆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沉寂太久,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这些建筑的维护费用将会十分昂贵,而且不会带来任何收益。这个提醒很及时,也很重要,它使北京奥组委对场馆建设的态度更加理性和审慎。
对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国际奥委会一直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信任,更是鞭策。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始终认为,“选择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十分正确的,我从不为此后悔”。今年4月初,在新加坡访问时,萨马兰奇的继任者罗格也表示,“国际奥委会始终相信让北京主办奥运会是明智的选择,我们绝对不会后悔”。
2006年10月,在北京参加第五届世界体育、教育与文化论坛时,罗格表示,“过去5年里北京的奥运筹办工作非常出色”,但他也善意地提醒道:“北京奥组委以及中国人民一定不能松懈,自满是你们最大的敌人,千万不能认为一切都没有问题了。直到奥运会闭幕前你们都不能松懈!
谈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罗格说:“我期待着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以及对中国丰富历史、文化传统的展现!钡鼻康,由于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要为外国人所认可,就必须适当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从而实现和谐” 。
这些朋友般的提醒和建议有着十分具体的指导价值,对此,北京奥组委认真听取,充分采纳。
也许人们注意到,在有关北京奥运会筹办的新闻报道中,“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曝光率”非常之高。的确,作为各届奥运会组委会与国际奥委会沟通、协作的桥梁,协调委员会在奥运筹办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表示,在协调委员会中,很多人曾是奥运会选手,一些人也曾在奥运会组委会工作过,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如此宝贵的资源为每个主办国和组委会储备了非常难得的知识和实践财富,从而让大家不走或少走弯路。
今年4月初和7月初,奥运会开幕前协调委员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以及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最后一次重点议题工作会议分别在北京召开。其实,类似的会开得非常之多。北京申奥成功不久,协调委员会就在北京召开全体会议,围绕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市场开发、奥运村规划、住宿、信息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议题与北京奥组委官员进行会谈,为北京奥组委启动筹备工作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
在过去的7年中,维尔布鲁根率领的协调委员会多次到访北京,与北京市、北京奥组委就筹办工作的诸多细节进行反复磋商?梢运,协调委员会早已成为北京奥组委的“左膀右臂”,他们出色的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王霞光 王建新)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