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延时,华沙气候大会在跌跌撞撞中最终达成协议,为2014年利马大会、2015年巴黎大会等奠定了基础,达成一份全球性减排协议的希望仍在前方。但是,人们对气候谈判口号多、协议多、落实少的“三多”弊端以及发达国家逃避承诺的行为越发担忧。
开幕之前,华沙气候大会曾被期许为一次落实的大会,主要任务是落实多哈会议达成的承前启后的一揽子成果,既要推动巴厘路线图谈判成果落到实处,又要推动德班平台谈判进程继续前行。
对各方都关注的三大问题——德班平台进程、损失损害补偿机制、资金问题,华沙大会最后产生了协议,但成果不尽如人意。协议被视为空壳,大会的口号“我在乎”被戏称为“不在乎”,一些非政府组织愤然离场。
在资金方面,尽管发达国家承诺应当对发展中国家予以资助,但既没有提出落实时间表,也没有提出具体数额;在对极端气候灾害损失的补偿机制上,发达国家的承诺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让国际社会担心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企图否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基本原则,既不想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又宣扬无差别的责任,试图让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自身能力和发展阶段的责任。
更有甚者,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减排上出现倒退,并在大会多个场合狡辩。这种做法就连日本的环保主义者都极为愤慨。尽管如此,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基础四国”和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动下,气候谈判仍然能够克服阻力前行,取得“各方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的成果。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肯定。更让人踏实的是,中国代表团多次表示,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内在发展的需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