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中朝双方人员的一致努力并经刘松林同意,毛岸英烈士牺牲的大致地点被确定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旧址前一片松林下
2006年5月12日,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牺牲后的第56个年头,朝鲜的大榆洞迎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毛岸英生前的妻子刘松林(原名刘思齐)。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鲜牺牲,时年28岁。这一年,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18岁。这一天,距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仅一个月。毛岸英牺牲的地方位于朝鲜平安北道东昌郡大榆洞。
刘松林此次来访,是她第五次来到朝鲜,前四次都是去往桧仓祭拜毛岸英烈士墓。对于已过古稀的刘松林来说,能亲自前往大榆洞,寻访毛岸英烈士的牺牲地,成为刘松林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未竟心愿。
彭德怀地下指挥所
12日上午11点10分,刘松林一行经过约3个半小时的长途颠簸,抵达大榆洞。五月的大榆洞在翠绿群山的掩映下,宁静而安详,遍地的苍松翠柏高大挺拔……
大榆洞作为原志愿军总部所在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地下指挥所。这里原是日本占领朝鲜期间留下的一个矿洞,在洞口前,讲解员金英姬向刘松林介绍说,1950年11月22日,彭德怀司令员进驻此地。但从头一天开始,敌人似乎就发现了首脑机关在此的蛛丝马迹,附近连续出现侦察机,从第二天开始就进行猛烈轰炸。刘松林听到此处,说道:“当中央得知这一情况后,曾几次专门致电要求司令部注意隐蔽,保证安全。为说服不愿进防空洞的彭总,参谋人员还特意将作战地图拿进隐蔽部,才将本不愿进洞的彭总拉进防空洞!
刘松林在朝方陪同人员微弱的电筒光照射下,沿着洞口用于运输矿石的窄轨往深处走。狭窄的矿洞中,头顶上方就是伸手可及的岩石,周围是阴冷潮湿的空气,如果没有灯光,完全是伸手不见五指。往里走过约30米,在矿洞的左边,一丝微弱的阳光让隧道明亮起来,原来这是矿井中另外一个向外运送矿石的斜井,井内绞盘、小车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现在静静地躺在那里,成为那段艰苦卓绝时代的见证。
往前再走50米左右,矿洞的尽头是彭德怀使用过的4号洞。不到8平米的面积,摆放着三张木桌和五把椅子,在这一由木板钉成的墙壁上,挂着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主席的画像。当地陪同告诉我们,作为当年彭总在地下掩体内的临时指挥所,屋内布局都是依照当年的布局摆放的。
毛岸英工作的作战室
走出地下指挥所后,刘松林一行走上防空洞左边的一个小山坡,这里就是原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所在地,1950年11月25日的那次轰炸将地面上的建筑全部付之一炬,现在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在这间朴实无华的房子里,摆放着长桌和条凳,长桌上有一部老式电话机和一幅军用地图,地图的名称为价川以南战役要图。查阅志愿军战史,地图描绘的大致是志愿军穿插至美二师后方,围歼美2师、25师各一部的战役态势。
站在地图前,刘松林良久沉默不语,这里曾经是毛岸英工作、生活的地方,作为机要参谋和彭德怀的俄语翻译,年轻的毛岸英或许就曾在这幅地图前奋笔疾书,辛勤工作。当年毛岸英离开在病榻上的刘思齐时,没有告诉她将奔赴朝鲜战场的消息。谁知这一去竟是永别,直到3年后刘思齐才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12年后才第一次奔赴朝鲜祭拜毛岸英烈士墓。
发现防空猫耳洞
走出作战室后,刘松林开始不断询问当地向导和中国驻朝鲜武官杨锡联少将,从她与陪同人员的对话可以感觉到,尽管这是刘松林第一次来到大榆洞,但她对这里的情况却似乎非常熟悉。
刘松林说:“这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问过许多曾经经历过这场轰炸的人,希望通过他们的描述,尽可能还原当时发生的一切,我要多看一看这里的实地情况,希望能找到毛岸英牺牲的具体地点!
“为躲避空袭,当年这里挖了一些个人用的猫耳洞,空袭来的时候,毛岸英已经跑了出来”,刘松林一边走一边说。11月25日那天空袭来得非常隐蔽和突然,美机没有做惯常的俯冲动作,在飞过总部上空后,突然又返回到总部上空投下燃烧弹。正在地面作战室内工作的毛岸英听到警报后,立即冲出房间朝猫耳洞跑,但就在他离洞口还剩三分之一的路程时,燃烧弹落在旁边,上千度的烈焰吞没了他!耙钦业侥歉雒ǘ,说不定就能确定他是倒在哪里!
听到这里,随行的中朝所有陪同人员都开始努力寻找那些回忆中的猫耳洞。就在此时,中国驻朝武官助理刘中彬在前面一个小山坡上喊道:“这里有一个小防空洞,会不会是这里?”
大家都加快了脚步走了上去。这个猫耳洞位于作战室对面的小山坡上,恰好毗邻彭德怀曾经使用过的休息室,从作战室跑到洞口大约有100多米。站在洞口前可以看到,洞的上方是一条小路,洞口由水泥材料构筑而成,大半已被黄土掩盖了起来,只剩下一点月牙形部分还露在外面。杨锡联少将开始仔细观察洞口及周边地形,并不时与朝方人员小声商议。
花岗岩纪念碑
但过了一会儿,大家得出结论,认为这个猫耳洞应该不是当时的防空掩体。首先该洞位于山坡上且离作战室较远,相比之下,地下指挥所洞口距离要近很多,紧急情况下人应该向更近的防空洞隐蔽。其次,该洞由水泥材料构筑而成,当时志愿军司令部地址刚刚确定下来,不可能有水泥构筑的猫耳洞。而且该洞上面仅有一层薄薄的泥土覆盖,强度很差,起不到防空的作用。而朝军方人员也认为,这个洞很有可能是原来的日本矿主留下来的。
听到这个结论,刘松林的脸上显现出失望的神情,她是多么希望这就是毛岸英当年奔向的那个猫耳洞!但是,要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找到56年前那个回忆中的猫耳洞,实在是太困难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霜岁月让这里的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仅凭只言片语和推断,要想确定半个世纪前毛岸英烈士的准确牺牲地点无异于大海捞针。但刘松林这位74岁的老人还是在众人搀扶之下走上山坡进入坑道,仔仔细细地观察,希望能找到哪怕一点点有关毛岸英牺牲时的蛛丝马迹。
最后,在中朝双方人员的一致努力并经刘松林同意,毛岸英烈士牺牲的大致地点被确定在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室旧址前一片松林下。这片松林是朝方为纪念毛岸英烈士特意种下的,共有12棵,站在这些高大挺拔的松树前,刘松林沉默良久……
为标记并纪念毛岸英烈士牺牲地,刘松林决定要在一个松树下立一块小石碑,石碑由花岗岩制成,碑高1.1米,基座高25厘米,象征着毛岸英牺牲的日期11月25日,刘松林并草拟了碑文:“毛岸英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于1950年11月25日,因美帝飞机轰炸牺牲于此处!甭淇钗傲跛计 2006年5月12日”。
“岸英,我来了!”
随后,中朝双方为毛岸英烈士举行了一个纪念仪式。仪式上,刘松林说:“岸英,我来了!今天总算圆了我55年来最大的心愿。来大榆洞之前,我到朝鲜来过四次。但直到来到这里以后我才发现,大榆洞才是我真正应该来的地方,我早就应该来了。这是我天天梦里想的地方,在梦中我来,就是想看到你,就是想看到你的背影,哪怕是擦肩而过!彼档秸饫,刘松林已是泣不成声,她身旁的朝鲜人民军翻译朴秀莲则是一边流泪,一边用哽咽的声音将发言翻译给陪同的朝鲜人民军少将安永基。安永基少将紧锁双眉,双目紧闭,泪水也情不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刘松林接着缓缓地说道:“岸英,这是我第一次来大榆洞,但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我老了,不能再来看你了。你牺牲在这里,这里就是你的朝鲜母亲,在她的怀里你献出生命,在这里你经历了难以忍受的极大痛苦,中朝由鲜血凝成的友谊中有你的一份,你就在这里静静地安息吧!”
说完,刘松林慢慢走到角落,用纸巾擦去不断涌出的泪水。此时中朝双方所有人员默默地肃立,全场一片寂静。许久,陪同人员为刘松林斟上一杯白酒,端着它,刘松林走到树下,将酒缓缓洒在地上,说道:“岸英,这是家乡的浏阳河酒,喝了好好安息吧!彼婧,刘松林的子女捧起大榆洞的一把泥土,小心翼翼地放入袋内,作为日后永远的纪念。
相聚总是如此的短暂,转眼间就到了离开的时候。下午1点临走之时,刘松林对东仓郡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方世焕和事迹馆馆长刘春华说:“大榆洞;さ煤芎,我代表烈士谢谢你们,有了你们,中朝友谊一定会发扬光大!
在依依不舍中,刘松林踏上了归途。
链接: 5月11日及13日,毛岸英烈士家属团分两批到达平壤。亲属团包括毛岸英生前的妻子刘松林、毛岸英的弟媳邵华、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李讷以及毛新宇为代表的第三代子女,共计24人。家属团成员前往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旧址和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毛岸英烈士墓,缅怀志愿军将士的英雄业绩。在11日至16日为期六天的访问日程中,朝鲜政府给予了毛岸英烈士亲属团极高规格的接待。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记者: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