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庙照壁位于仓颉庙大门口平台上。据史料记载创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后历经风雨沧桑,在清末时已破败不堪,民国八年,当地群众自发集资又重修了这个风格独特的照壁。照壁也称影壁,古代用以计时。照壁至今在有些地方还很多,基本上是用来;し缢。
但仓颉庙的照壁与众不同,它下面有个洞,有的人可能会问:既然是用来;し缢,为什么下面又要开洞呢?其实,起初修建照壁时没有这个洞,照壁修好后,庙前面的史官村的村民认为照壁将仓颉庙流向他们村的灵气、神气全挡住了,坚决要求拆掉照壁,后来经商议后决定,在照壁下面开个小洞,目的是让风水透过照壁流向史官村,因此,便形成了目前这一风格。
照壁中间的砖雕为一独角猛兽,称之为独角兽,又名“廌”(音制),仓颉造“法”字便是根据独角兽而造的,古代法字写为“”,意为“廌”顶去不平使其呈水平状谓之为法。独角兽能明是非,辩曲直,见两人争斗时,就用独角攻击邪恶的一方。正因为它有这种特点,所以附近天气常年干旱,天上稍有乌云,它就要将云顶散。因此当地群众在日久不见雨过于干旱时,就用泥巴将独角兽“泥”起来,他们认为将独角兽用泥挡住,它便看不见天上的云,云就会聚集起来下雨,事实上这种看似迷信的乞雨方法从古到今在当地却很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