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来,师傅们为珍惜制刀材料,无不善用每一块炮弹钢片,思考该如何切割研磨才能使耗损达到最少,连原本无法制刀的炮弹上两圈弹带,亦不顾繁琐地将它们取下细致研磨,虽然每颗只能生产三把纪念刀的刀柄,但不难看出他们珍惜制刀材料的用心。不过,以目前丰富存量来估,制刀业者再做个三、五十年应无匮乏之虞才是。
如今,钢刀名号驰名中外,不仅有元首级人物慕名而来,包括CNN、NHK,纽约时报在内的世界媒体也争相报导,再加上金门已开放观光多年,金合利的生意简直火红到极点,一团采购数十万新台币的大手笔,时有所闻。然而,永远一套牛仔装扮的吴增栋,反较怀念当年戒严时期因钢刀所结的善缘。他说:“ 当时尚无观光客,一天最多打个十几二十把菜刀,顶多是卖给想买菜刀寄回家的阿兵哥,记得他们为了能现场取货,一等就是好几小时,有时迫近阵地关门时间,我还亲自开车将他们一一送回营区呢。由小看大,会买刀回去的都不是坏小孩,这些孩子有很多到现在都与我还有联络呢!
村落
次日我们一行往金门距大陆最近的据点:金沙的马山观测所及马山播音站。过了哨卡,当面照壁上写着很眼熟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穿过狭长曲折坑道,来到装设有大型望远镜监控大陆?斩驳墓鄄庹。天况好时,一衣带水,对岸渔村生活起居历历在目,两岸居民鸡犬之声相闻。马山播音站则是金门对大陆施行心战的最前哨,透过扩音器,动人心志。
稍后,导游要让我们的心境来个全新的转换,在不到十分钟的车程空档,她以彷佛朗诵诗篇的口吻,歌颂起金门的古厝之美。
“走在金门聚落厝的巷道里,不妨极目欣赏,那蓝天白云下优美的屋宇天际线,而且如果你的心思够细密,必能从红瓦、石墙、俊翘的燕尾屋脊、圆柔的马背屋脊、精致的雕琢、黏塑、镶砌、彩绘等技法,探知金门岛屿何以风情有味的道理。因为金门的民居,不只是一幢房子,它更是一页泛黄的史册,载有丰富的人情!
其实金门保持完好的村落不少,举凡欧厝村、琼林村、水头村、珠山村、官澳村、青屿村、浦边村、盘山村、湖下村等皆是线条优美的典型闽南建筑。
那天我们来到位于金沙乡的山后古厝,也就是金门民俗文化村。山后村古厝群是清朝光绪年间依整体规画兴建的聚落。它分上中下三堡,依山面海,每当黎明时分,户户迎曦。由正面看,中堡共有七座建筑,一字排开,由侧面看,以三排的二落大厝为主的建筑群,层层上升,气势非凡。主屋脊采燕尾式,从巷弄望去,栋与栋间的燕尾在天空对峙相向,优美飞扬。走进花岗石砌就的巷弄,浑厚坚固,用料考究,泉州白石砌墙密不过发,且作工细腻,古意盎然,确实是闽南传统聚落的经典之作。
离开金门前,我们当然也像其它观光客般,再往金门“国家公园”、八二三纪念馆,作浮光掠影的走访,也没忘了到太祖贡糖厂买些土产(至于金门钢刀因不准随身,店家早为我们打包妥当直接送到机场,置于运送行李内),好回去送礼。
当飞机从尚义机场起飞,我鸟瞰这块在亚洲地图上不太醒目的岛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诚然它无高山峻岭,也无大川长河,但它肯定是饱受战火洗礼的巨人,特别是当你实际走过金门的山岗、田野、海滩湿地、优雅古厝及市井小集后,鲜有不对它的自然灵秀及悠远丰厚历史感到悸动的。
原来金门并不小,只是金门太会敛藏了。(摘自美国世界日报《世界周刊》;图文/郑丽园)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