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4日电 青年报消息,今年正值张爱玲去世10周年。如果说,张爱玲10年前是在孤苦中离开这个世界,那么现在她已拥有了众多的崇拜者,她自己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了应该有的位置。但是,张爱玲的生活和时代毕竟离我们有些遥远,有关她这个人,我们一直在猜想讨论,却仍感到还是有太多的难解之谜。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昨天,张爱玲生前好友、岭南大学教授刘绍铭,在华师大中文系纪念张爱玲的系列活动中谈起了他眼里的张爱玲。
“生活无法摧毁她”
1965年,丈夫赖雅患病、自己又失业在家的张爱玲生活陷入困境,她给当时正在美国大学教书的刘绍铭打了个电话!罢虐嵬形以诖笱Ц币环莶钍,她的性格决定其一般不会轻易求人,她既然这么说了,我知道她一定非常窘困!庇谑,在张爱玲美国的公寓里,刘绍铭第一次见到了张爱玲,“她穿着旗袍,生活的艰难已经把她折磨得很瘦,但她的气
质依然是极其高贵的,无论谈吐还是举止。生活的艰难可以摧残她的身体,但显然根本无法摧毁她的气质!
由于种种原因,刘绍铭最终没有为张爱玲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的友谊却一直保持下来,他们此后还见面多次,并长期通信。张爱玲高傲的性格使她在美国交友极少,而刘绍铭却是其中的一位。
“她不是贪财之人”
张爱玲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对金钱有些斤斤计较的女子,尤其是1944年张爱玲因小说《连环套》连载稿酬与《万象》杂志闹翻一事,这几乎成了张爱玲贪财的“铁证”。然而刘绍铭却认为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据刘绍铭举例佐证:经典电影《哀乐中年》的剧本历来被认为由;」顾,张爱玲执笔。1990年,台北《联合报》副刊在连载《哀乐中年》剧本时,署名为张爱玲,并要寄稿费给她。不久,副刊编辑收到张爱玲来信,上面写道:“这部40年前的影片(《哀乐中年》)我记不清楚了。它始终是我参与成分最少的一部片子,我虽然参与写作过程,不过只是顾问,拿了些剧本费,不具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爱玲在美国孤苦伶仃,生活窘困,但她依然能在钱财问题上坚持己见,这在刘教授看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张爱玲在钱财方面是讲原则的,是她的,她坚决争取,不是她的,她坚决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