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在三年前,炮轰金鸡百花奖还是一件足以引人注目的大胆举动,而三年后的今天,连炮轰也成了令人厌倦的无趣话题。
本刊记者/戴婧婷
时值中国电影百年,又是电影奖项评选改革后的第一届,2005年的金鸡奖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引起关注。遗憾的是,早在禽流感来袭之前,这只金鸡就已经病入膏肓,而几个仅止于皮毛的小手术看上去并没有让它焕发生机。如果金鸡奖沦落为一个娱乐圈的笑话、一面集中反映电影业弊病的镜子,金鸡百花电影节变形为一场热闹全在电影外的秀、一个供媒体炮轰的靶子,它们的存在价值真的要令人担忧了。
今年3月,《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出台,多年来在嘘声中举步维艰的金鸡百花奖陷入了更尴尬的境遇。根据新规定,金鸡百花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金鸡、百花只能“分家”,交替举行。于是,中国两大资格最老的电影奖,或许也是一直力图成为最高权威的电影奖终于在世界影坛造就出了一大中国特色:其它各国和地区最高荣誉的电影奖,还从未有过两年一评的先例。这两大分别号称最体现艺术评判与大众选择的奖项,如今的位置其实已经岌岌可危。
主办方电影家协会显然也有所觉悟,提出金鸡奖三大改革措施:参选作品由各地影协审核后选送、吸纳港台合拍片参评、评委会不得自行决定颁出“双黄蛋”(并列获奖),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只是终究回天乏力,难以挽回电影节急剧下滑的人气:这大概是近几年来星光最黯淡、组织最混乱的一届,从头到尾怨声载道,闭幕颁奖还自打耳光地给娱记们留下了一个最好的炮轰理由:最佳故事片奖竟然又颁出了“双黄蛋”。
双黄蛋不是问题,戛纳让《霸王别姬》和《钢琴课》共享金棕榈仍然是个令人信服的结果。只是,金鸡奖早已失去了公信力 暧昧的参评标准,总有一堆既没进过院线又没去过国际影展的影片出现在入围名单上;模糊的评选机制,总需要用“双黄蛋”来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在各种莫名其妙的潜规则作用下,最终诞生的获奖名单往往不仅让观众费解、甚至也让业内人士不屑。于是,自称代表专业水准的金鸡奖今年遭遇明星大腕的空前冷淡,竟然要赶搭“超女”的顺风车才勉强凑多几条新闻。
在中国影坛,没有哪种现象比电影评奖更能暴露电影业在繁荣背后的种种痼疾。入围名单的陌生,折射出一年生产的200余部影片仅有十分之一能够正式上映的无奈现实;获奖名单的可笑,无非是左右电影发展的多股或明或暗的势力相互制衡的产物;从不公开的评选程序和投票结果,只不过是中国电影业诸多陈旧潜规则的冰山一角。
奥斯卡为何能成为好莱坞一年一度的盛事?因为它可以左右电影业走势,一个小金人可以带来数百万、上千万的票房。戛纳又为何能确立它在世界各国影人心中的圣殿位置?因为它的获奖作品可以载入影史。电影产业,或电影艺术,一项电影奖至少要在其中一方面发挥影响。反观金鸡奖,甚至让人想不起去年的获奖片是哪部,评选结果短期内无法影响影片票房,长期内难以成为影史经典,它离电影工业和电影艺术都很远,所以张艺谋、陈凯歌费尽心思去“冲奥”,对金鸡奖却是意兴阑珊。
作为主体活动的评奖颁奖变得如此索然寡味,整个电影节的重心也就倾向了电影之外。世界小姐花车巡游、直升飞机表演等等竟然也被炒作为亮点,十几场电影放映却门庭冷落,金鸡百花电影节几乎蜕变为三亚的旅游推广会。原本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值得大书特书一笔,最后也只有几个象征性活动草草收场,隆重程度甚至远远不及威尼斯电影节对中国电影百年的致敬。如果三亚市领导“将金鸡永远留在三亚”的心愿成真,似乎可以预见电影节将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牺牲品和一项十足的面子工程。
长期以来,电影业不景气、不具备产业规模是在讨论金鸡百花电影奖/电影节问题上最常被提出来的理由。中国电影人的圆滑就在于,他们在谈及关于中国电影的任何现象时,最终都会理直气壮地大而化之为行业的整体问题,而对自身的责任则鲜有提及。事实上,在电影奖、电影节这个问题上,这只是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纯春O慷园肚『糜虢鸺蓖逼诰傩械慕鹇斫,台湾电影崩溃多年,金马奖为何还能年年办、请来李安等重量级嘉宾、开设汇集名导名作的国际影展、乃至将最终的投票结果坦坦荡荡地公之于众?金马奖虽然同样面临四面楚歌的萧条境遇,但“瘦死的金马比鸡大”仍是不争的事实。电影奖的核心所在是公信力,而公信力的基础是对电影本身的尊重。所以奥斯卡尽可以把明星的华服美饰炒作得活色生香,戛纳电影节也可以让海滨小城推广至世界闻名,这份基本的尊重却是从来都不曾缺少的,电影才是它们的生命力。
如果非要说金鸡百花电影节还有什么存在意义,恐怕就是它给影坛各路人马提供了一个肆无忌惮展开抨击的好机会,演变成了中国电影怪现状之大曝光。炮轰已经是金鸡百花的一大特色,一个保留节目。今年更是四面“炮声”,热闹非凡:媒体炮轰主办方、嘉宾炮轰组委会、导演炮轰中影公司、老前辈炮轰新生代、专家炮轰电影业……只不过,在三年前,炮轰金鸡百花奖还是一件足以引人侧目的大胆举动,而三年后的今天,连炮轰也成了令人厌倦的无趣话题。当炮轰的内容都年年一样,再也找不出新的词语去骂它时,金鸡奖、电影节的存在理由还剩什么?(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