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奔驰在滇越铁路上的米西林机车成了滇南老百姓"快"的代名词,当提起什么东西快时,就会说:有多快?再快能快得过米西林吗?铁路沿线的老职工至今一提到米西林,也是赞不绝口:啊呀,那米西林的速度太快了,才听见远处火车叫,一抬头它就"嗖"地从身边飞过去了!
快得只能用"飞"字来形容,可见这米西林机车确实不同凡响。记者查阅史料得知,该机车是由法国制造的载客内燃动车组,1914年起投入使用,分为动车和附属行李车。它与别的机车最大的不同点是:车轮不是钢轮,而是胶轮!它采用的是法国米西林(现也译作"米其林")橡胶厂生产的胶轮,所以世人遂以米西林称之;底嵘习灿衅贡,与驾驶台示警器沟通,当轮胎气压降至500帕斯卡时,示警器响铃示警,空气系统即自动充气,向轮胎供给规定的600帕斯卡气压,如自动系统发生故障时,也可用人工系统充气。它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快!即使在曲线半径为300米的弯道上,它的速度也可达到每小时100公里!要知道,时至今日,在云南高原的土地上也没有任何一趟列车的时速能达到100公里,包括昆明铁路局最新购置的"石林号"子弹头电动车组。而在滇越铁路上,现在的列车运行速度最快时也达不到50公里。因此,不能不说米西林机车创造的速度是个奇迹。
"山间铃响马帮来。"在滇越铁路通车前,云南几千年来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马帮。据蒙自海关统计,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平均每年用于驮运进出口货物的马匹达11万匹次,至越南海防港下水时,全部行程需30多天。而滇越铁路通车后,只需1至2天的时间,货物即可抵港下水,运输量更是与马帮不可同日而语,行走千年的马帮运输顿时萎缩,到1914年时已趋于消失。在蒸汽机车的运行速度已对沿线乡民造成强烈震撼的时候,时速竟达100公里的米西林机车,在他们的眼里更如一个筋斗翻十万八千里的"孙行者"。
米西林机车属于"贵族列车",车上除软席座位外,西餐厅、酒吧、厨房、洗脸间、卫生间等服务配套设备也应有尽有,列车服务员据说也是法国美女。民国24年(1935年),蒋介石倡修滇缅铁路,曾准备到滇越铁路视察,后因事未能成行,只有夫人宋美龄去了一趟开远,乘坐的就是米西林机车;档氖媸食潭群涂旖萑绶绲乃俣,让宋美龄大为惊叹,她万万没有想到,在云南的大山峡谷中,竟然还有那么一趟优异的列车。
记者在开远机务段宜良折返段的机库里,看到了米西林机车。昔日的光环与荣耀,已被岁月洗尽,现在,它就如一个退出影坛多年的明星,衰老地躲藏在房间里,铅华尽褪,只能靠回忆想象着往日的荣光;抵皇O铝艘桓隹湛,里面的装饰已荡然无存,已看不出哪是酒吧,哪是餐厅,12个呈V型排列车的汽缸也裸露在外,据说当时机车燃烧的是昂贵的航空汽油;低凡康"红旗"两字倒是清晰可辨,那是文革时的更名,但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米西林"。解放后,米西林仍使用多年,直到八十年代因零配件不易购置而失修。铁路老工人介绍说,该机车曾有一段时间用来给沿线职工发工资,早上从昆明出发,下午就能到达河口,465公里的距离,只需一个白天,而且站站要停,速度有多快?而现在从昆明到河口,即使中间停站最少、运行速度最快的国际联运列车,也得16个小时,第二天才能到达。
米西林在云南创造了一个百年来竟无法打破的速度纪录,许多人都说奥秘在轮胎上。记者弯下腰,仔细查看车轮上的橡胶轮胎。出乎意料的是,经过这么年的磨损,轮胎没有一点龟裂、胶粘的痕迹,光洁如新,轮面纹路清晰,轮胎上的"Michelin"字母也很清楚。历经百年沧桑而外貌犹新,让人不得不感佩法国人高超的工业技术水平。
据开远机务段总工程师李毅介绍,昆明铁路局已决定投资80多万元,对米西林机车进行修复,以达到可以陈列展示的效果。这是件好事,即使不能再看到它飞驰在铁道线上,但至少可以看看它当年的英姿,想象一下它如飞的风采吧。(马永鸿、屈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