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描绘出一幅新蓝图
农业是第一产业,但从近年的发展来看,远不及第二和第三产业。一方面,工农剪刀差带来了农业和其它产业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城市和农村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相应的,农民成为利益受损较多的一个群体。
我们看到,政府一直在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坚持不懈的努力,此次“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命题。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需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农业是基础,农民占据了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没有农村的发展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不能实现农村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只能是空谈。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较为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中国的改革自农村始,但这一块后来反而成为进展迟缓的领域之一。究其原因,与我们在农业、农村上的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一组数据表明: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还没有通自来水;60%农民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7000万户农民住房需要改善;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子还没有通电;6%的村子还没有通电话;1%的乡镇没有卫生院;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等。
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必须。农村问题专家温铁军在勾勒新农村的新景象时提出,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要由政府提供。同时,管理是公共的,治安是公共的,法律是公共的,所有这些不能让农民拿钱的事都不能让他们拿。
农业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源头,建设新农村、创造新气象,将为我们迈向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公共安全:让百姓过上舒心日子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一系列日益凸现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以及药品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却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有关调查显示:2004年全国煤矿事故造成6027人死亡;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94起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074人;我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我国半数以上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还有苏丹红调味酱事件、孔雀石绿毒鱼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食品保鲜膜事件、禽流感疫情,都对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对公共安全体系的构建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对于生产安全问题,建议提出: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对于环境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建议强调:加大环境;ちΧ,切实;ず米匀簧,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与群众生活、生产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安全问题,更需要形成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应对高风险的社会的来临,需要政府和社会联手,在构建社会安全网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笆晃濉惫婊ㄒ榫咛宥窒钢,显然让人民群众心里头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过上安心的日子。这是老百姓的普遍愿望,也是“十一五”规划的点睛之笔。
“十一五”规划亲民色彩跃然眼前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规划所透出的信息看,“十一五”规划将是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规划。在这五年时间内,一些酝酿多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将取得突破。这些改革在有力促进经济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也将在方方面面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惠。
较为确切的说法是,这个勾勒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规划将添加更多关注民生、体现民意的表述,即在对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共享中更加注重利益兼顾,各个层次的老百姓将切身感受到“十一五”带来的实际利益。
种种迹象表明,既不“杀富济贫”,又要实现低收入者收入的增长,兼顾各方利益,“十一五”规划要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因而皆大欢喜”的施政纲领。
透过浓墨重彩的民生议题,“十一五”规划的亲民色彩跃然眼前?梢栽ぜ氖,布局民生大计的“十一五”规划将给亿万民众带来更多的雨露滋润,确保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来源:《工人日报》;李瑾 周兴旺 刘晓翠 张敏 贺少成 尹雪梅 严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