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7日电(特约记者赵屾 冯春萍)期盼、紧张、兴奋、关注、欢呼,如果这些词语代表着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回收前前后后国人的心情,那么,对于神舟六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来说,只有两个词形容最为恰当:沉着、冷静。
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当两名航天员从天而降,凯旋出舱,接受亿万国人英雄般的欢呼时,记者找到了幕后英雄张柏楠,请他说说现在最想做什么,他轻声慢语地说:“我想静静地把下一步工作考虑一下!
张柏楠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源自何处?可以这样说,既来自于他性格中天生的沉稳,更来自于他对亲手打造的这艘飞船在性能上的自信。
“严格地说,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的意义更大!闭虐亻挥锏愠隽恕吧窳庇搿吧裎濉钡牟畋。具体地讲,就是神舟六号飞船与神舟五号相比,飞行时间由1天增加到5天(具有飞行7天的能力),航天员由1名增加到两名。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时,航天员未进入轨道舱使用生活设施,只是在返回舱的固定位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而神舟六号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各种工作都要由航天员亲自动手去做,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
2004年1月,也就是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回收成功“百日”之际,张柏楠从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手中接过帅印,出任神舟六号总设计师。此时,他身上的担子着实不轻:他要率领他的团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对飞船进行一番新的设计和改进,以满足看似简单的“多人多天”的飞行要求。
“神舟六号飞船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闭虐亻莱隽怂种械恼馑曳纱摹靶乱狻。接着,他披露了几个飞船改进的方面。
新意之一:改进缓冲杆,落地更舒缓;撼甯耸呛教煸弊蜗碌囊桓鲎爸,类似汽车座椅下的减震器。由于这次是多人飞行,飞船的重量有所增加,降落时的力量也更大,为了减轻航天员落地时的震动,神舟六号飞船的缓冲杆在技术上做出了新的改进。2004年10月,对改进后的缓冲杆进行了模拟试验,试验采得的数据表明,航天员在落地时的反作用力被轻松化解,效果相当不错;撼甯说母慕,显示出航天人对航天员的安全负责、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意之二:舱门作文章,进出保畅通。连接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的关口,就是飞船的舱门。在神舟五号飞行时,由于航天员只是处于返回舱,因而不涉及舱门的开与关,所以舱门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但神舟六号就不同了,舱门有两个重要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一是密封性能,二是开关自如。为此,张柏楠在设计中对检漏仪器进行了改进。结果,舱门与舱壁之间连一根头发丝的间隙也没有,绝不会出现舱门漏气,飞船返回地面时对航天员产生生命威胁的可能性的发生,从而确保了舱门的密封性能。另外,舱门能否开关自如也非常重要。在做地面试验时,科研人员特地把人吊起来,模拟失重状态下的航天员开启舱门,取得了理想的开关舱门的效果,解除了舱门打不开或开了以后无法关上的担忧。
新意之三:舱内搞“装修”,防止刮蹭碰。神舟六号飞船里的航天员要在舱内进行5天的活动,在失重的条件下,身体不由自主,难免在运动当中会碰到舱内的舱壁、仪器设备,这就有可能会碰坏仪器设备,甚至会碰伤航天员,为了把这种危险的隐患降到最低,科研人员对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了一番“装修”,他们把有的仪器设备包起来,把有的仪器设备安置在航天员不易碰到的位置,有的还进行了特殊处理,从而保证了人与仪器设备和平共处,相安勿扰。
新意之四:增强抗扰性,任凭舱内动。神舟六号飞船的航天员在舱内运动,多多少少会对飞船产生力的作用,而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有时哪怕一点轻微的力的作用,都会对飞船飞行路线产生干扰。为此,科研人员将飞船的飞行控制系统做了新的改进,做到了航天员“你动你的”,飞船“我飞我的”。
其实,在外行人看来这些颇有新意的地方,在张柏楠的眼里却并不是他的事业当中的“得意之作”。作为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他更看重的是基础性工作做得是否扎实,他的团队能否在“战斗”中快速成长。一句话,就是神舟飞船的未来能否作到可持续发展。
在他看来,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只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辉煌已成过去,挑战直面眼前。后面的工作和目标,才是他现在需要重点考虑的。用一句俗语比喻,就是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
“作为飞船的总设计师,我既要保证神舟六号成功,还要保证在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只看眼前的成功而冷落未来的型号,到时候要受惩罚的!备章43岁的张柏楠,却像一位老谋深算的战略家,早已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