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1日电 中国卫生部、农业部今天联合发布《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评估报告》。以下是报告全文:
6月下旬,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卫生部、农业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及时研究、部署各项防控措施,协助四川省政府开展防控工作。四川省等有关地区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启动应急机制,按照应急预案,全面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和蔓延。
一、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基本情况
截止8月20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46例,现住院病例20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市、区),131个乡镇(街道),195个村(居委会)。
6月下旬,开始出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7月16日起,发病明显增多,22日达到高峰,19~25日发病稳定在较高水平,7月28日开始下降,8月1日以来,病例明显下降,8月4日以后,没有新发病例。
四川省在资阳、内江、成都、绵阳、自贡、泸州、南充、德阳等8个地市、21个县市区、88个乡镇、149个村发生了生猪猪链球菌病疫情,死亡猪647头。此次疫情从6月24日开始发生,至7月20日左右感染死亡猪数量达到高峰,随后数量迅速减少,疫情呈迅速下降趋势。
截止目前,四川省已连续16天无新发人的病例,连续13天无动物新发病例,其中,疫情最严重的资阳市已连续25天无新发人的病例,23天无动物新发病例,均已超过1个潜伏期,疫情已基本控制。
链球菌属条件性致病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和猪群中分布广泛,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猪群带菌率高达30-75%,甚至猪带链球菌2型比较普遍,但不一定发病。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子均可诱发猪链球菌病。近年来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多个国家均有猪感染发病且致人死亡的报道。中国将猪链球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建国以来,疫情在中国广东、江苏等多个省份先后发生。其中,1998年,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曾发生猪链球菌2型疫情,并导致人死亡。
二.猪链球菌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四川省疫情发生后,卫生部、农业部迅速组织专家组深入疫点,与四川省的专家共同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并对疫情流行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与评估。此次疫情主要表现以下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1.发病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四川资阳、内江等猪链球菌病历史疫源地。调查表明,1976-1982年间,四川省内江地区(现资阳市和内江市)、自贡、成都、绵阳等地生猪曾发生猪链球菌病,发病率为0.1-0.4%。本次疫情严重的8个地市中,资阳、内江、自贡、成都均为历史疫源地,病死猪占全部病死猪的98.3%。四川历史上未发生过疫情的地市此次均未发生疫情。
2.疫情呈点状散发。统计分析表明,本次疫情中人感染病例204例,有病例乡镇占37个县市全部乡镇数的14.55%,平均每个乡镇有1.6个病例,平均每个村1个病例。
共感染病死猪647头,发病乡镇占21个县市全部乡镇数的18.64%,平均每个发病乡镇死亡7头猪,平均每个发病村死亡4头猪。
说明疫情并未出现集中连片暴发。
3.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疫点之间无直接相关性。据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感染病例均因私自宰杀、加工病死猪而得。大部分动物疫点所处区域相对独立,只有少数疫点靠近交通主干道,各疫点间相隔较远,彼此之间无直接流行病学相关性,说明疫点间相互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二)时间分布特征
调查表明,6-8月份疫情区域的气候属湿热多雨季节。其中疫情最严重的资阳、内江温度较去年同期高近2℃,湿度高约2-5个百分点。本次疫情始于6月24日,集中发生在7月份,与1976年四川原内江地区疫情发生时间一致,与1998年江苏南通地区疫情发生的时间与气候特征也相似。说明猪链球菌病疫情发生具有一定季节性。
(三)群间分布特征
调查表明,所有疫情均发生在农村、地处偏远、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动物疫情也只发生在散养户,且大都为养殖场地卫生条件差、圈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养殖大户和规;吵∥醇咔楸ǜ。
另外,没有发现人传人的现象。动物疫情中,发现同群猪发病概率小。
三.疫情防控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疫情发生后,卫生部、农业部及时部署,分别派出督查组和专家组指导和配合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迅速调查确诊此次疫情是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并分别制定下发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和核实程序》和《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取得实效。
(一)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提高疫情预警预报和早期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制定和修订各种技术方案,指导防治工作科学、规范的开展,如制定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调方案、病例报告程序、疫情核实诊断流程和《猪链球菌2型感染疫情调查与监测方案》,规范了监测及临床判定标准;二是动员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开展拉网式疫情普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人间和动物疫情,赢得工作主动。实践证明,该省卫生和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体系是完整有效的。
(二)依靠科技、依靠法制,坚决防止病源传播。一是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二是狠抓关键环节防控措施,阻断病源传播。卫生部、农业部及时总结并推广资阳等地采取的“五包”、“三个控制”、“四不准一处理”防控措施,切断疫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有效防止疫情传播到人。
(三)有针对性开展预防工作,防止疫情反弹。一方面,医疗卫生人员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力以赴救治病人,降低病死率,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加强督导检查;另一方面,加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工作。一是对病死猪的同群畜使用高敏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二是指导疫区内农户在饲料中添加预防药物,提高牲畜抵抗力;三是对疫点疫区的圈舍、牲畜交易场所、定点屠宰场点等定期消毒,改善卫生条件;四是及时组织研制和生产疫苗,对资阳等高风险区易感猪群实施紧急免疫,提高猪群免疫水平。截止8月20日,已完成了资阳等重点地区1569个乡、约297.8万个农户、992.3万头猪的免疫注射,应免生猪免疫率已达73%。
(四)加强宣传,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通报。各地切实加强了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同时,配合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猪链球菌2型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预防办法的科普知识。努力做到将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一农户,将防控知识传授到每一位农民,提高了农民科学养猪和防病的意识。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向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报情况。
四.基本结论
经过卫生部、农业部和四川省及疫区党委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病原及其传播途径已经查明,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四川省已连续16天无新发人的病例,连续13天无生猪新发病例,全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猪链球菌病疫情为中国二类动物疫病(猪链球菌病)在四川局部地区集中多点散发。目前,鉴于已规范了病死猪及其产品的处置,加强了消毒和检疫监管,对疫区及周边地区生猪开展了全面免疫接种,因此,疫情再次大面积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根据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规律,预计在每年6-9月份高温高湿气候季节中,猪链球菌病疫情在中国局部地区零星散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