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八月十八日电 题:上!胺苫ァ被尘
中新社记者 刘立涛
走进上海长海医院,远远可以看到一座灰色的小楼如同正欲腾空而起的飞机。尽管被包围在林立的现代高楼大厦之间,仍能感到它的与众不同。这就是记载着中国抗战时期“航空救国”历史的“飞机楼”。
从一九三二年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到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日本侵华战争在上海全面爆发,这期间只有短短五年半时间,由于预见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不可避免,许多有识之士曾经多方积极准备,以求在对日战争中能够取得最大的主动。
在一九三二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尽管中国军队不畏牺牲英勇奋战仍最终失败。究其原因,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上海历史博物馆专家介绍,“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出动飞机不断进行轰炸,使中国军民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特别是日本航空母舰“能登吕”号驶入黄浦江首次参加侵华作战,现代武器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给中国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二八”事变之后中国各界都认识到建设现代军队,特别是现代空军的重要性!耙·二八”事变后不到一年,一九三三年元旦以“提倡国民航空事业,研究发展航空技术”为宗旨的中国航空协会在上海成立。当时的上海市长吴铁城、财政部长孔祥熙等七人任常务理事。
“飞机楼”就是当时中国航空协会的总部,它建成于一九三六年,紧临当时的上海历史博物馆,由著名设计师董大酉设计。它与一般“工”字楼在外型上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别,首先它的横梁上有一个倾斜的圆拱顶使之形似飞机机舱,其次是在前主楼的中部楼顶有个高耸的三层祭台形似飞机的驾驶舱!胺苫ァ钡闹魈宀糠治讲阈÷,因为前主楼主体部分原为航空陈列馆和航空图书馆,因此楼体较高,后主楼和“舱体”部分是原航空协会的办公室,至今在后主楼正门上方留有“中国航空协会”的门匾。
中国航空协会成立后大力宣传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的“航空救国”的思想,以增强民众抗日救国的民族意识。协会还先后两次发动大规模的“捐资购机”运动,第一次就募集捐款一百三十九万余元,购得飞机十八架,第二次又募款一百二十九万元。这些活动不仅为中国空军的建设提供了物质支持,同时也在民众中广泛宣传了抗日救国思想。在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屡次重创日军取得辉煌战果,其中也有中国航空协会的一份贡献。
如今,尽管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雨,“飞机楼”现仍然很坚固,除部分被用作办公室外,其余的部分已被封闭起来。据在此进行维修的包先生介绍,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经是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之一,飞机楼附近留有大量的战争痕迹,在周围很多建筑上还留有当时日军炸出的弹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