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今天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粮食市场价格趋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呈逐月回落态势,1-7月比去年同期上涨2.2%。与此同时,煤、电、油、运依然紧张,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涨势明显,1-7月比去年同期上涨5.6%,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高3.4个百分点(去年为1.1个百分点)。
针对两种价格走势反差较大的现象,有关方面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商品篮子”构成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认为应将商品房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中的一些商品纳入CPI统计中,才能全面反映当前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这些意见似乎比较客观全面,但与价格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国际上统计一般规则相悖,反映出一些人对CPI和PPI的指标内涵及其作用还缺乏准确把握。
一、CPI和PPI的指标内涵及其应用领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我国价格指数体系中最重要的两种价格指数,分别反映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领域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的变动情况。两种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及其“商品篮子”的构成,严格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分类标准和国际通行规则的要求确定,充分体现了各自所反映的特定领域价格变动的客观要求。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内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指数。调查内容既有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也包括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多种服务项目,如水、电、交通、教育、医疗等费用。具体调查内容分为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根据按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其中,城市近5万户,农村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资料,选定了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篮子”,其中不包括投资品和资产项目。在现场采集基础价格资料后,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方法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该指数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较全面地反映了消费市场价格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国际可比性。因此,在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际上通常将其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内涵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调查产品是依据工业企业的普查资料和年度统计资料确定的。
二、正确认识PPI对CPI的传导关系
目前PPI与CPI涨幅差距大的原因,初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PPI与CPI调查内容构成不同。从构成看,在PPI调查的4000多种商品中,大部分为原材料和机械、电子、化工、纺织产品等生产资料,而用于居民最终消费的生活资料只占三分之一,其价格变动对PPI的总体影响不到30%。而在CPI的“商品篮子”构成中,工业消费品大约只有一半,而另一半是价格易受气候因素影响的食品及服务项目。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CPI的走势主要受食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影响,PPI的走势主要受国际上原油等生产资料价格和国内投资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两个指数不同的“商品篮子”构成,在客观上并不能保证CPI与PPI的变动幅度总能保持一致。第二、在总体上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不同环节商品间的价格传导机制更为复杂。上游(即生产环节)产品价格上涨后,主要通过成本推动的形式影响下游(即流通或消费环节)产品价格的波动。从理论上看,成本上升是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因。但是能否实现,则取决于下游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成本上升直接导致商品涨价,这已为我国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高通货膨胀时期的历史所证实。而在早已显现总体上供大于求格局的现阶段,成本上升对商品涨价的推动则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据一些机械、家用电器、纺织行业的企业管理者反映,这些企业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为什么不敢轻易涨价?主要是因为消费市场是买方市场,企业竞争激烈。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企业只有采取压缩利润空间的办法。有的企业即使出现亏损,也得咬牙挺住。因此,从上游产品到中间产品、再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传导时滞越来越长,传导效应也不明显。从2003年年初以来的情况看,钢材、有色金属和燃料等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致使2004年前8个月居民消费领域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工具和一些日用品价格止跌转涨或降幅缩小,显现出一定的传导性。随着去年四季度上游商品价格的涨幅逐渐回落,这种传导趋势又有所减弱。但今年年初部分基础性商品价格涨幅又有所扩大,同时部分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使这种传导作用在一些消费品的价格走势上又有所显现。
总之,我们既不能完全否定PPI对CPI的价格传导作用,也不能随意夸大和猜测传导效应。
三、目前的CPI基本上体现了居住类消费的价格变动
有人认为,应将商品房价格变动反映到CPI中,甚至还有人建议将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也纳入进来。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对CPI的内涵及其作用的曲解。事实上,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有股票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加以反映,比较综合的价格指数有GDP缩减指数,不能指望CPI来承担这些功能。
此外,目前我国的CPI基本上体现了我国居民的居住类价格变动。在CPI的调查项目中,包括了诸如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物业费及其他与居住有关的服务,以及水、电、燃气等所有与居住有关的项目。关于房租,又分为两种情况:对租房的人而言,其住房的价格变动是通过实际租金来体现的;对拥有自己住房的人而言,其住房的价格变动是通过其拥有住房的潜在租金(统计上叫虚拟租金)来体现的。之所以不能将商品房价格直接纳入CPI统计中?一是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CPI的统计口径必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消费分类相一致。根据这个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不属于消费行为。二是商品房购买与当期消费不同步,购买支出与当期实际住房消费不对等。商品房购买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在短期内大量金额的集中支付,但商品房却要用于今后几十年的消费。也就是说,当期的实际住房消费对应的只是整个住房的一部分(即折旧),而不是整个住房。因此,按照国际惯例,为便于理解和统计,这部分住房的消费价格通常用该住房的租金来代替,而不能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反映居民日常消费价格变动的CPI中。
四、正确理解和使用价格指数
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从生产、建设领域到流通、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体系,主要有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不同的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不同环节、不同领域和范围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情况。因此,正确理解和使用价格指数,对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价格形势,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决策极为重要。
首先,要了解不同价格指数的区别和联系,明确各种价格指数的适用范围。任何一种价格指数只是反映某些环节、某些领域的某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不能指望有一种价格指数既能反映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价格变动,又能保证较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选择合适的价格指数,而不能不顾价格指数的口径和适用范围而随意进行引用和比较。
其次,要正确认识价格指数是一个相对数。价格指数反映的是当前价格水平相对于某个对比基期价格水平的变化情况;繁戎甘且陨显挛员然诘募鄹裰甘,主要反映短期内的价格变动,用于判断价格变动趋势是否发生了变化。但环比指数易被一些突发性事件、季节性和节假日等非市场性因素干扰。因此,在观察环比指数变化时,一定要剔除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根据某些月份环比指数的变化对价格形势进行判断。同比指数是以上年同期(同月)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基本上不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反映年度价格变动。但同比指数受上年基数的影响,包含着“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影响。如今年前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其中“翘尾”和新涨价因素分别拉动上涨1.2%和1.0%。
再次,要正确认识价格指数又是一个平均数。价格指数是通过对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代表性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反映了某些环节、某些领域成千上万个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总体价格变动情况。其中,既有高档的商品或服务,也有低档的商品或服务,更多的是中档的商品或服务。因此,我们在使用价格指数时,既要看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也要看其内部不同分类的价格变动,决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以少数人、局部性的消费感受,来判断市场价格整体走势和评价价格指数的质量。
总之,任何一种价格指数都有其科学的界定、特定的内涵和作用。要对价格形势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必须综合考察不同环节、不同领域的价格指数,区别其统计口径和内涵,并观察其不同对比基期和不同构成的价格变动,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市场供求关系、政策效应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