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刘庚万,1921年6月出生,1937年10月入伍,1939年6月入党。1939年1月进入延安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晋察冀根据地工作。历任卫生员、医生、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曾被晋察冀军区授予抗战英模称号。1985年3月离休。
“八一”建军节前夕,笔者慕名来到老八路刘庚万家探望。谈起抗日战争期间的经历,刘庚万老人深情地说,让他最难忘的是,与柯棣华大夫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
受欢迎的“黑大夫”
1939年3月的延安春寒料峭。一天早晨,上级通知我们延安卫生学校的师生,印度援华医疗队下午将抵达延安。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异常兴奋。大家把学校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在大门口和墙上写上欢迎的标语。
下午两点多钟,全校几百名师生穿戴整齐,敲锣打鼓,在校长王斌、政治处主任喻忠良的带领下,来到张村东门外大道上列队欢迎。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丝毫也不觉得。
3点钟,在热烈的欢呼声中,我们迎来了5位中等身材长得黑黑的客人。首长介绍说,他们的名字分别叫爱德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和柯棣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柯棣华。他看起来只有20多岁,十分热情、开朗,一见人就笑。
吃过晚饭,我们在大操场露天舞台为印度大夫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晚会。印度援华医疗队队员和我们一起坐在台下,观看延安烽火剧团演出的精彩节目。演出最后,柯棣华带头走上舞台,用中文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还跳起了印度舞蹈。我们用手打着节拍,合唱起来,台上台下歌声一片。唱完歌,柯棣华又带头用中国话高呼:“印中两大民族团结起来,打倒法西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场喊声雷动。
随后,柯棣华被组织上安排在卫生学校担任教员?麻牡嚼,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业余时间,他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篮球,做游戏,有时还向我们学唱中文歌曲,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相处时间久了,我们知道他姓柯棣,援华医疗队的队员们为了表示援华的决心,每个人在自己的姓氏后边都加上个“华”字,于是他就成了柯棣华。
延安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军民们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使柯棣华深受感动。后来,我得知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我在这里生活得十分快乐充实……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才有这样的气魄!
争当第二个白求恩
为了能更好地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柯棣华积极要求到抗日前线去。他的要求得到组织的批准,不久来到晋东南根据地。一次,战斗十分激烈,我军有很多官兵负伤。为了抢救伤员,柯棣华不分昼夜地工作,在40多个小时里,成功救治80多名伤员,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赞扬。
1940年,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的两个卫生所扩建为医院,为纪念白求恩,医院被命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被任命为医院首任院长。此时,我已从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该医院工作。记得在医院命名大会上,柯棣华用中文发表了讲话,他说:“我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牺牲自己的一切!”在热烈的掌声中,他又带头唱起了《国际歌》。
为建设好医院,柯棣华日以继夜地工作。那段时间,我经?吹剿旃业牡乒饬恋缴钜。他还常常虚心向普通医务人员请教。一次,他找到我,就如何更好更快救治伤
员等问题,征求我的意见。他诚恳的态度,民主的作风,令我终生难忘。经过深入调查,他制定了一套适合战争环境、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柯棣华像白求恩一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战友非常关心。1941年春天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检验室用铅笔写化验报告,柯棣华院长面带微笑走了进来。他问我为什么不用钢笔?我说我的钢笔笔尖磨坏了。他立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支好看的钢笔递给了我:“你先用这支钢笔!蔽彝拼遣灰。他急了:“咱们是战友,这支笔就算是我送你的礼物!蔽一匙鸥屑さ男那,收下了这支笔?上У氖,后来在一次反“扫荡”中,这支笔被我丢失了。
一天夜里,我正在值班?麻撼ね蝗徽业轿宜担骸鞍镂乙桓雒,咱们一起缝个棉褥子吧!彼杓频娜熳雍芴乇,褥子的上半部分带着一个窟窿?次也唤獾难,他解释道,一名营长在战斗中胸部中弹负伤,流出的脓血污染床单,很容易使伤口感染。他一边缝一边说:“那位同志是多么勇敢,决不能让他的伤口感染了!”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的脸红了,心想自己咋就没想出这个办法呢。夜深了,我们拿着缝好的褥子来到那位伤员的床前。我看到那位伤员眼里含着泪花。
柯棣华医术高明,工作认真,根据地军民都把他当作第二个白求恩。由于我们医院驻地叫葛公村,所以当时晋察冀根据地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华陀转世白医生,葛公重现‘黑大夫’”。
我永远的伤憾
1941年11月,柯棣华同医院护士郭庆兰结为夫妻。第二年,郭庆兰生下一个男孩。当时,我们大家都去祝贺,聂荣臻司令员也来了,他还给孩子取名“印华”?麻蟾咝说厮,这是中印友谊的结合。
在根据地的耳闻目睹,使柯棣华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几次提出加入党组织的要求。1942年7月7日,他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从此他工作更加拼命。
由于过度劳累,柯棣华的癫痫病经常发作。就在他准备为抗战胜利做出更多贡献时,病魔再次向他袭来。1942年12月8日下午,冀中送来几个重伤员,柯棣华立即放下正在撰写的《外科总论》教材,亲自参加抢救,使伤员转危为安。之后,我陪着他对外科50多个伤病员逐一检查。查完房,天已经黑了,他向我和值班护士交待一番,又去了办公室。当时,他脸庞黑瘦,看上去十分疲惫。
夜里11点,突然有护士向我报告:“院长病重了!”我赶到柯棣华家中,看到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正在抢救他。院子里站满了神色焦虑的人们?麻⑽⒄隹劬,郭庆兰搂着他,含泪轻轻呼唤?麻唇贪,紧紧握在手中。他的身子抽搐着,呼吸也越来越弱。1942年12月9日凌晨6时,柯院长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年32岁。
噩耗传出,许多人失声痛哭。延安还专门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题写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5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麻蠓虻墓手饕寰,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80年代中期,郭庆兰应邀参加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建院50周年院庆,碰巧遇到了我。我们在叙旧时,她说:“我和柯棣华结婚前,我送给他一支钢笔,后来听他说送给一个护士了!蔽倚睦镆痪,回答说:“柯院长把钢笔送给我了!
“这么珍贵的礼物,我却没有保管好,这是我永远的伤憾!苯驳酱,老人哽咽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跃华、费留喜、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