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比台湾海峡带给美国更大的挑战,而在美国两岸问题专家中,没有任何人比卜睿哲更有资格,提出实际而有创意的解决建议!——前美国副国务卿塔波特
一向被认为对台友好的前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卜睿哲(Richard Bush)在自己的新书《Untying the Knot(解开纠结)》中,批评了台湾“政府”的“决策过程”,认为台湾“领导人”太过“个人化”的抉择导致两岸关系经常陷入;,并且给美国带来了麻烦,书中同时分析了两岸关系如何解开纠结,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舍他其谁
出身中央情报局的卜睿哲在1997年9月出任AIT第五任理事主席,于2002年5月离职。他在台5年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华盛顿政策圈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并赢得了台北当局的高度信任。2002年10月,陈水扁还给卜睿哲颁发大绶景星勋章,表彰他任AIT理事主席期间,对“提升台美友谊的卓越贡献”。离任后,卜睿哲回到国内,担任了美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他对于美国的对台政策仍然拥有相当的影响力。
他在这本新书中指出,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处理有争议的重大议题时,往往不尊重既有体制,又不与美国事前磋商,结果既增加了美国的疑虑,又恶化了台湾的处境。
书中卜睿哲分析了大陆及台湾的决策机构、特质等。关于台湾,他指出,在最高层级,台湾的决策体系非!案鋈嘶。高层官员能够发挥多少影响力,不是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而是看他和“总统”的私人关系而定。
书中说,台湾的决策过程集中在少数军政人物之手,有时受到“总统”个人的强烈影响,不论高阶层或低阶层都缺乏跨部门的协调!袄畹腔粤斓枷,正式的程序支离破碎,喜欢以临时的、个别的、私人的会议取代正式程序”。书中指出,比起李登辉,陈水扁比较重视咨询,“但是,不咨询相关部门就决定政策的现象,仍持续发生”。
随意决策激怒美国
卜睿哲认为,“台湾政府的随意决策激怒了美国,所以使得双边的关系变坏”,他说,他在克林顿总统任内出任AIT理事主席,到布什总统任内,又继续做了18个月,很高兴见到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更加密切,然后“很幸运的,就在关系开始转坏前离职”。
在卜睿哲看来,美台关系变坏源于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他在书中揭露说,“一边一国”是陈水扁的“脱稿演出”,台湾“国安会”幕僚事后认为不妥,“总统府”官员也说“破坏了台湾与美国间的互信,并使华盛顿怀疑陈的人格及领导”。
除此以外,陈水扁还有三次私人决策也引发了争议。第一次是2003年5月20日宣布要就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一事举行公民投票;第二次是2003年9月28日,表示要制定新“宪法”,并以公民投票复决,这不仅引起了大陆方面的强烈不满,也引起美国关切,时任“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以及陈水扁一向倚重的李应元在前一天才知道陈要讲这些话。第三次是2003年11月29日,宣布要举行“防御性公投”。
而对于李登辉时期的决策过程,卜睿哲更为清楚,他详细记述了李登辉1999年7月出台“特殊国与国论”的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当时相关人员认为尚未到发表时机,建议暂缓,但是李登辉自有主张,结果酿成;。
求解两岸和平
卜睿哲在书中点出,两岸间的“结”不是一边独自编出来的,而是两边不断纠缠,而且又互相拉扯,使结越打越大,越拉越紧。
卜睿哲将两岸的结分为主权的“结”和安全的“结”。他建议,两岸应该通过谈判来找到一个双方对于“一个中国”的共同理解。而在安全的“结”方面,他认为,两岸都担心对方的企图,各自都加强防卫,深恐对方发动先发制人攻击。各方将对方任何动作都先从负面分析,各自都担心被对方欺骗。两岸都知道和平的重要,但因毫无互信,谁也不愿先让步。
而在这两个方面,他认为,美国的政策本身也带有模糊性。他在书中表示,美国既然主张“一中”政策,至少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与正式双边关系上,不应持“两个中国”政策,“但美国对‘一个’这个词,实质上是否代表台湾与大陆可能走向统一,也没有任何立场”。
对于如何化解两岸的“死结”僵局,卜睿哲建议,目前彼此极度不信任的两岸,应可仿照台湾“前总统”李登辉执政时期的方式,从建立高层授权的私人管道开始寻求对话,先创造彼此能建立信任的过程,以建立相互了解与保证,并寻求开始公开对话的方式。等两岸有了信任并恢复对话后,就可设法形成一套经过两岸彼此同意的原则,并据以创造两岸讨论的架构。他同时还建议,两岸可以考虑“邦联”的形式,这样既能达到大陆统一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台湾的一些要求。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李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