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据人民日报报道,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不光孕育了万物的生长,它还是个“大聚宝盆”———巨大的能源供应基地。记者今天从在京举行的中关村浅层地能(热)替代能源产业联盟大会上获悉:虽然浅层地能的应用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但作为一种新的替代能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层地能是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是太阳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专家测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较之深层地热,浅层地能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再生迅速,采集方便,开发利用价值大。
专家介绍说,浅层地能是替代建筑物传统供暖(冷)能源的首选。这是因为建筑物供暖(冷)室内温度要求不高(冬天约20℃,夏天约27℃),采集小于25℃的浅层地能,经绝热压缩稍加提升至40℃—50℃,即可充分满足供暖温度要求。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单井抽灌式浅层地能采集技术,并开发了以此技术为核心的三联供装置(供暖、制冷、供生活热水)——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据了解,自2000年开始,北京应用浅层地能为一些建筑物提供三联供,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不仅实现了使用区域的“零”污染,而且节约供暖(冷)用能的50%—75%。
浅层地能应用技术在我国刚刚起步,截至目前,全国浅层地能供暖(冷)面积还不足1000万平方米,不到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1%。据了解,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扩大浅层地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已成为许多地方解决能源紧张问题的重要选择。(廖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