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最近一周,中国内政外交中的几件大事,都与中国能源紧缺的状况有着紧密联系。
首先是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访问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并与俄、哈两国分别签署能源合作的协议,俄罗斯今年向中国供应原油1000万吨,明年增加到1500万吨;中哈石油管道年底落成后,未来哈萨克每年向中国供油1000万吨。
同时,中海油有意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的风波,最近一周也因美国国会的介入,而成为中美之间的大事。
至于上周一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能源问题,胡锦涛发表讲话,将节能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则更折射出中国能源紧缺;,中国高层的一些最新思路。
中国石油工业和石油安全历史上,有两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一个是1963年,另一个是1993年,前者以大庆油田建成为标志,中国进入石油大量开发、大量出口和大量消费的阶段;但到了1993年,中国却由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石油状况出现“两高一低”,即进口量和消费量高,而产能则增加缓慢,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石油紧缺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崛起的严重瓶颈。
石油紧缺已到非常关头
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石油目前可探明储量为23亿吨,仅够开采14年;天然气可探明储量为6100多立方米,仅够开采32年;最充足的煤炭储量为900亿万吨,可开采年限也已不足百年。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经济则呈高速增长,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石油消费就增加0.7%左右;中国石油强度已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单位耗能,超出发达国家的一至三倍。
一方面是中国的石油储备已接近枯竭,而中国经济却正高速发展,而另一方面国内的石油和能源浪费现象却十分严重。据粗略估计,由于近年“汽车文化”的迅速发展,中亚地区每年供应中国的原油,可能还不够全国用于小汽车的耗油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上周一提出了将节能作为基本国策的思路。
依赖外部石油隐藏风险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近年频频出访,希望找到更多石油来源。按可探明石油储藏量来看,全球目前石油储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依次为中东、拉美和非洲;而中国近年采取石油“走出去”策略之后,非洲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石油来源地,近年中国石油的来源地依次为中东、非洲和中亚,而中亚内部又可分为俄罗斯和哈萨克等国。
西方专家估计,由于石油紧缺和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中国未来20年的石油对外依赖程度,将达到1973年爆发首次石油;泵拦乃;当年多少美国汽车在加油站前排着长队等候加油的场景,以及美国社会离开石油便陷于瘫痪,有朝一日若在中国出现,那将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从国际和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若过度依赖外部石油,将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安全风险:首先,将对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将使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政治、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跨越60美元大关,若再次爆发世界石油;,中国经济势必受到重创。
最后,过分依赖石油进口,也意味着国家安全利益的基础将被严重削弱和受到束缚。1973年首次石油;,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武器”对美国、欧洲和日本造成伤害。
须有宏观能源战略思路
中国需要出台一部着眼长远的能源战略。虽然上月初北京成立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同时关于石油和能源的一些思路也在逐渐出台,但一部系统的能源战略仍未见端倪。笔者认为,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必须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一、来源地和产品要多元化,不但要分化能源(其中主要是石油)的进口地,而且还须使得能源产品(如天然气和核能、水能等)多元化。
确定参与境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战略,其中包括参与或独家开发境外油气田,以及并购海外石油企业等。
二、确定合理开发、利用本国资源的基本策略。应该说,中国国内除石油外,包括煤炭在内的其他能源环节都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甚至一度还想以石油替代煤炭作为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在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四、确定节能的基本国策。
五、确定大量开发可替代能源的策略,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和可燃氢等
六、恢复能源部,将目前的能源工作领导小组扩展成能源工作委员会,统筹各能源部门和国防、外交和经济其他部门。
未来几十年,中国在能源领域与西方的摩擦将日趋激烈,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只是个开始而已。为了尽可能地化解来自西方的敌意,中国有必要考虑加入“西方石油俱乐部”——国际能源机构,以与西方展开战略合作和外交协调,藉以分享市场情报,共同防止石油;,减少与西方的摩擦。当然,此事说易行难,但不妨展开可行性评估。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