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在中华医学总会第23届理事会上,钟南山当选为第23届中华医学会会长。此前,这个职位多由卫生部部长兼任,由基层专家担任会长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钟南山之所以当选是因为他在呼吸疾病防治领域上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他勇敢否定了“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
“我给自己投了一票”
笔者:我看到有报道说,您这次是168票全票当选。
钟南山:我首先想纠正一下,168个人投票,我得到的票数只有160张,而且我自己也投了自己一票。作为一个基层来的医生,我觉得已经得到了非常高的信任。
笔者:为什么您要给自己投出这一票?
钟南山:我想投这一票的意思,代表我的决心,代表我愿意把这个工作做好,我愿意承担这个工作。
笔者:很多人都注意到,您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七届会长当中惟一的从基层医院选上来的,这样的一个身份呢,就显得没有那么官方,您将以一个什么样的风格来当这个会长?
钟南山:我不觉得是个什么会长,而且我也不想别人把我叫会长,人们就叫我钟大夫就行了,另外跟我同辈的,有时候就叫我钟南山,我想以后也是这样的。我觉得医学会是一个民间的学术团体,那作为一个专家来办会的话,他没有行政指令的权力,他只有服务的权利,所以这样的话,他可能会跟大家更好地商量,这样的话,学术的气氛会更强一些。
“一个人最开心的是不要瞒着自己的良心”
笔者:您1960年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不久,“文革”就开始了。这期间,您下过乡,种过地,也做过工人。我想如果您的职业是一个作家的话,有这样丰富的经历,对职业来讲肯定是一笔财富,对一个医生来讲,有什么用处呢?
钟南山:我由此获得了两个最大的感触。一个是懂得基层老百姓的困难,因为我接触的很多人,都病得很厉害,没有钱看病,所以这个时候养成了我对这些人的很大的同情。第二个就是作为医生一定要钻研业务,我记得1971年、1972年调回广州的时候,那时候白天、晚上的时间还要学“老三篇”,还要早请示晚汇报。这个活动一完了以后,到半夜,我都会关起窗户来学心电图等等知识。我就强烈感觉到要有真本事,才能够解决病人的问题。
那个时候在医院里头,一个厕所的清洁工可以当院长,那个我们也是拥护啊,因为他是在底层嘛,越是底层越革命嘛,这都是讲假话嘛,心里头不会那么想,经过了长期的在医疗战线上的磨炼,我自己慢慢懂得了一个人应该怎么样生活,一个人最开心的是不要瞒着自己的良心,我觉得做到了这一点,他会活的很开心,哪怕这个事情不顺利。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笔者:我看到有材料上记载说,您的父亲钟世藩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他不大愿意表扬你,甚至不大愿意鼓励你,是这样吗?
钟南山:是的,比如说我在英国的时候,就是在1979年到1981年,他嫌我的英语很差,但是呢我也有这个脾气,我每次写信回家,就用英文来写。写了以后他很认真啊,我每一封信,写了很长寄回去呀,他就认真的帮我改,改完了以后再给我寄回来。我记得我很少受到他的表扬,第一次对我真正地表扬,也是我在英国学习快结束的时候,我科研取得很好成绩,有一个剑桥的名人集,一个医生名人集,写了封信给我,希望我加入那个名人集。我就转寄给父亲问问他的意见,他给我的回信说,你这个做得很好,你终于使得人们知道,中国人不是什么也不是。那封信我看了以后确实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是对我极大的鼓励。
我的父亲一直到87岁去世,我想他总是说真话,尽管话不多,不管在任何场合,他怎么考虑,他觉得怎么是对的,就讲真话,他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出错永远都有,关键善于总结”
笔者:人们知道您在医学方面讲究科学精神,讲究不出错,但是我想人非圣贤,您在做医生之后出过错吗?
钟南山:有啊,当然有出错了,有误诊的,误诊了以后耽误了治疗的。最深印象就是那次对一个病人的诊断,那是我刚回到广州,要我急诊出车。但那边说这个病人原来有肺结核,现在又咳血,赶快让我把他接回来。我就觉得他得了肺结核嘛,我就把病人送到结核病防治所了。第二天结核病防治所打电话说,你这位医生怎么搞的,把一个呕血的病人当成咳血的送到我这儿了,赶快接回去!后来在手术室急救,发现原来是一根鱼刺刺到胃的动脉。最后病人是救过来了,但是我觉得我这个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这件事给我一个非常强的感觉,就是我必须要打好基本功。所以当医生出错误我不觉得奇怪,但是出错了要能够善于总结,而且不要再出错或者不出大错。出错永远都有,包括到现在,我有时候会诊一些病人,有时候也不一定对的。
笔者:现在还不能做到万无一失?
钟南山:我看十无一失就不错了。
笔者:在人们心目当中,一个在SARS时期像英雄一样的钟教授,说自己做到十无一失就不错了,您不怕这样讲会带来别人对您的误解吗?
钟南山:我看绝大多数的医生能够做到十个都没有一失,特别是对一些疑难病人的话,那就非常好了。当然对一些普通病人那不存在这个问题,普通病人那是我们常识可以做得到的。(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方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