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9日电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秦老胡同30号,记者见到了一尊在一户一表施工中挖出的石鼓。因为年代久远,又一直被埋在地下,石鼓表面已风化,但还能清晰地看出石鼓上的荷花纹和石狮子。住在院里的高福山先生说,这个院子的地面有四五十年没动过了。
据高福山介绍说:6月中旬秦老胡同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工人在30号院的门洞内刚挖了半米深,就挖不动了。工人用手一扒土,露出一个石鼓。当时工人要把石鼓拉走卖了,被高福山拦住了,他觉得如果石鼓有文物价值,还是捐给国家的好,于是他把石鼓搬到屋内保存了起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秦老胡同30号的老门楼上还留有当年彩绘的痕迹,院内已成大杂院,住了三四户人家。被高福山藏起来的石鼓高57厘米、长70厘米、厚19厘米,是汉白玉材质,石鼓一面是平纹,一面是荷花叶形图案,石鼓正面有个狮子头。
高福山说,解放前秦老胡同周围都是四合院,住的人非富即贵,像30号院住的就是个资本家,大家都叫他程爷爷。30号院对面的大四合院曾住过溥仪的三妹妹。这个石鼓是不是当年程爷爷家留下的,程爷爷家又是什么时候在这里落的户,谁也说不清了。
针对近期频频挖出“老物件儿”的现象,首都博物馆文物征集部主任王春城说,这些年北京旧城改造、一户一表工程施工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刻、匾额等,虽然有些算不上是文物,但却代表了老北京的文化,其中蕴涵的故事和人文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像去年鼓楼旧城改造时发现一块旧庙的匾额,居民将匾额抬到首博,经专家鉴定,这块匾额是明代一座庙的,现在庙已无处可寻,但匾额的发现对考证鼓楼一带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现已被首博收藏。一些出土的石刻表面上虽已残破,但其蕴涵的价值同样很高。
在文物征集的过程中,王春城发现北京的老百姓对故土有一种很深的眷恋,有的人家拆迁时,会把拆下的老物件儿专门找专家看一看,即便没什么文物价值他们也要带到新居去。有的居民将出土的文物交给博物馆后,他们也会经常到展馆里来看看当年摆在家门口的“旧物”。为了满足“老北京”们的这种心情,凡是捐献给首博的文物,首博都会给捐献者发放证书,让他们凭证书来此免费参观。(龙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