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打开潘多拉魔盒
2001年初,股市没出现什么社论,却以学者“掐架”的方式拉开调整序幕。1月初,经济学家吴敬琏抛出“赌场论”,接着又引发中国股市“推倒重来”的观点。旋即招来经济学家厉以宁、董辅、肖灼基等的反击,国内掀起股市大讨论:中国股市究竟向何处去?
在这背后,人们发现,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开始微妙转变,挤泡沫成为主基调?梢宰糁さ氖,年初朱基在一次内部会上强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上!罢庖馕蹲殴墒屑喙茉俅谓肓朔缦展芾斫锥!贝笸ㄖと蟹⒉扛弊芫砹跫挝岸员究。
政策转向同时,减持国有股充实社;鸬乃捣ㄒ部荚诠墒猩狭鞔鹄。当时,社;鹑氩环蟪,由于财政困难,需要减持国有股为社;稹笆溲。
6月14日,媒体刊登国务院《坚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份文件是在财政部主导下产生的,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当即表示:“国有股减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项的这句话仍令北京大户张新兰(化名)记忆犹新,她当时还坐在阜成门某交易所的大户室里,原本希望借利好买进,但很快就损失了几十万。她回忆,后来股民们认识到,减持就是变相摊派和扩容,而按照新股发行价格减持是杀富济贫!拔颐怯檬屑勐虻墓善,怎么能跟那些最初按照资产规;ǖ姆橇魍ü梢谎?这简直是大规模的圈钱!闭潘。这的确是当年减持的硬伤,按市价减持遭到了股民们的强烈不满,被认为是“与民争利”,并从此激化了流通股和不流通股之间的矛盾。
随后,大盘飘绿。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很快,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股市的神经越绷越紧。下午3时,周小川像唐·吉诃德一般拎长枪跨瘦马直奔国务院。晚7时周回府。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蓖醢菜。
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政府犯了一个大错,操之过急且缺乏慎重!敝薪鸸径伦芫硇硇∧甑笔逼兰鬯。他的理由是,此时叫停减持,无异把股市下跌的所有罪过都归之于国有股减持,而真实的原因并非如此。后来据国家发改委体改所研究员李幛分析,大小有21个原因导致了当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释放完毕,央行规范资金,银广厦等庄股内幕彻底曝光,当年股市整顿等等。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许小年拿出K线图,其中显示在减持公布的6月14日,沪指创下此前11年来新高2245点(也是迄今为止的最高),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盘整。提到那次叫停国有股减持,许至今唏嘘不已。现在看来,许的说法有一点没错:此后股权割裂成为中国股市的“原罪”。后来“海归派”官员又陆续推出了“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强力推行中,又在股权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最后,股民们似乎找到了罪魁祸首,即股权分置。
2001年中国股市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当年打错了国有股减持的算盘后,问题纷至沓来,而“股权分置也逐渐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装!辈凭缆廴怂ざ员究,似乎解决了股权分置,实现了全流通,破除了“原罪”,中国股市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之后,证监会全国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最终收到4000多个方案,形成了“全流通”大讨论。
2005年:试错式“全流通”
从2001年到2005年,各种政策救市的老办法悉数用尽之后,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国九条”也不敌颓势,温总理讲话也被视为利空!罢呤屑负醣怀沟淄钢!蓖趿匏。
在乱象纷呈的股市中,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霸独攵酒吩独牍墒小钡暮羯晌幌。股民们只有一个愿望:大市能够看涨,股指能够上升。然而,不断膨胀的融资需求同有限的股市承载之间的矛盾接踵而来。2001年后中国股市开始过度扩容,尽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资额却达到了近15年来融资额的40%左右。水越来越浅,航母却还会越来越多。
上市企业仍旧千方百计“圈钱”,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而好的企业却又纷纷海外上市。
可以说,股市的种种根本性问题如市场管理体制、上市公司治理等仍然没有得到扭转。在管理体制方面,尽管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但这不过是把猫叫做咪!痹ぜ嗷岣敝飨呶髑於员究。
与此同时,部分专家学者不断地呼吁尽快实现“全流通”。一些股民意见领袖如张卫星等人成为激进的全流通倡导者,他们的声音数度在近年中形成高潮。有意味的是,2005年愚人节,市场流传30年不搞全流通,股指大涨!叭魍ā倍怨擅穸匀允且怀∝。
同样都是“全流通”,为什么在学者和股民眼中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纷纷扰扰之后,市场观察者们发现:股民担心的是“变相扩容”的市场行为,而部分专家学者坚持的则是“纯洁”的理论推导。
那么,按照他们的思路“全流通”,能解决当前股市的问题吗?“这几乎不可能,诸如中国股市的管理体制问题、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以及操纵股价的问题都不会因为‘全流通’而解决!惫曳⒏奈甯乃芯吭崩钺に。
但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幻想,最终使部分专家学者和股民意见领袖形成一种浓厚的“全流通情结”,全流通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在2005年,谁要是回避“全流通”,谁就会被骂得狗血喷头。这种情形被水皮形象地描述为,“全流通是这个市场给(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下的一个套,他说不,不行,大讨论的民粹情绪已经起来,说不等于回避现实,学鸵鸟;说行,也不行,他没有这么大权力,也负不起这个责任,方方面面还没有所谓的‘共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今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5月9日,证监会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进入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程序。当日市场反应却南辕北辙,上证指数重挫28点收于1130.84点,再创6年新低。
原来激进的全流通主张者如韩志国、张卫星等却表示:试点方案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同国资委讨价还价也是太难!笆谐《苑较蛎悦,封死向上的空间,向下的空间全面打开!
学者们陷入进退两难,“你要全流通,正在实现,你要扩股或者缩股,也能实现,但就是比例跟你想得不一样,你还要怎么样?”一位资深投资者对本刊说。他记得试点方案出来后,张卫星曾跟他通话抱怨,决策过程根本就不是一个“纯洁”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的结果。
随后,6月6日,证监会推出《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这天股指跌破千点。随后几天,证监会各种利好齐发,管理层苦口婆心要各路诸侯“勤王”。6月8日,股票市场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记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这被认为是“虚弱的井喷”。
在打破了“全流通”的迷信后,人们开始把证券市场改革焦距重新调整到从市场制度到交易文化、从正向激励到透明度等一系列实质性变化上!笆谐》⒄剐枰牟⒎嵌唐谖镏蚀碳,而是长期发展的基本制度建设!本」苷馐且痪淅仙L,但这可能是2005年改革留下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王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