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浙江棋手赵鑫鑫还是一个青少年棋手,但现在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极大压力——因为他卷入了一场涉及到一个棋手最基本职业道德的“买棋丑闻”。
尽管调查尚未作出最后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也是赵家父子所承认的,就是他们不仅动过“买棋”的念头,而且已经付诸行动——在最后一轮比赛前,他们曾向赵鑫鑫的对手徐超提出过“买棋”,只是对手出于争夺前三名的考虑而予以了拒绝;当然,这还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词”。
我相信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更多是出自家长的主意。赵鑫鑫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把商战上的一些手段试图“移植”到纹枰上来,当然他是出于对儿子的爱。但他显然是害了孩子,因为至今他还没搞清楚这样的“买卖交易”也许在商场上是可行的,但在赛场上却是万万不可行的。
仅仅是父亲的过错吗?恐怕也不完全是。当今国内体育界的大环境难道就没有责任吗?一些体育比赛常年累积的不良风气难道就没有一些影响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棋手卷入此事了,而敢于将涉及自己名次的所有台次比赛的棋手“搞掂”,这在过去是难以想像的。
市场经济及利益的驱动给纯洁的“楚河汉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即使如此,中国象棋界的领导者们也应该在各方面筑起防微杜渐的堤坝,从制度上,从赛制上,至少从对棋手的教育上负起自己的责任。
很多人说,此事对于中国象棋的发展将造成强烈的冲击。但我首先更为赵鑫鑫担忧,这位青少年棋手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此次事件会对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吗?
只有从挽救“失足少年”的角度多考虑,才能有利于创造更适宜他们正常成长的环境,杜绝类似“买棋事件”的发生!(李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