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三十日电 题:涨价势力双重夹击中国CPI能否续走温和路线?
中新社记者于晶波
种种迹象表明,“按兵不动”多时的市政服务价格,将有可能在“五•一”黄金周来临之时或之后吹响涨价号角。
国家发改委三十日宣布,自五月一日起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二点五二分钱,居民生活电价是否调整由省级政府提出意见,需要调整居民生活电价的,要依照法定程序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嗅觉”灵敏的经济学家由此预计,经过前段的沉寂之后,二季度政府出台的提价项目可能会明显多于首季,而加之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向生活资料价格传递压力已开始显现,二季度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否继续走温和可控的路线将成为待解之迷。
尽管目前CPI走势不甚明朗,但并不妨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此做出明确判断。这位专家接受采访时一言蔽之认为,二季度CPI仍会保持平稳,增速不会超过百分之三。
该专家有关二季度通胀压力未增的理由是,目前生产资料价格上升趋势不是在扩大而是在收缩,与此同时,能源供需关系亦趋于缓和,而占CPI权重三成以上的食品类价格亦越来越稳,因此仅靠服务价格不会导致物价激烈上涨。
在对此发表看法的经济专家当中,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亦是较为乐观的一位。他认为,由于市政服务价格可控,因此今年物价走势根本不是问题,“全年CPI超过百分之三点五的可能性都非常小”,政府只要保持“适度微调、政策连续”即可实现通货稳定。
有意思的是,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一个关键指标,CPI近段时间被媒体高频率冠以“雾里看花”、“迷雾重重”等形容字眼,而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指标公布之后,经济学界所得出“全面过热”和“温和通胀”的两种判断亦迥然不同。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的观点就与上述两位专家存有差异。祝宝良认为,一季度CPI上涨主要由去年翘尾因素形成,政府调价因素没有得以显现,而二季度市政调价项目将多一些,加上原材料价格压力传导,CPI涨幅将较一季度上升,可能达到百分之三以上。
事实上,中国官方已不讳言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加大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对下游产品所传导的影响已有所体现。据有关调查显示,尽管竞争激烈,但冰箱、空调等白色家电生产企业仍小幅上调了产品价格,多数地区涨幅在百分之三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在市政服务、生产资料两股涨价势力的双重夹击下,二季度CPI走势路线图将面临更多变数,最终能否实现温和“落体运动”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