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见事早、行动快,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这次宏观调控的重点非常明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一方面,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解决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这个突出矛盾;另一方面,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促进农民增收。这次宏观调控在主要以经济手段进行调控的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认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彻底清理整顿各种开发区,加强了对经济运行的调节。针对中国经济并未出现全面过热的实际情况,这次宏观调控没有简单地采取全面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而是始终体现了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冷热兼治的要求。在宏观调控的操作层面上,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十分注意调控力度、时机和节奏的把握,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展示了丰富的智慧,也说明了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日臻成熟。
在这次宏观调控中,中央对经济发展中出现投资盲目扩张和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问题洞若观火,深知根本原因是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增长方式粗放。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经济调控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改革入手,从根本上消除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建立经济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否则,旧病复发的可能性就会一直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中央沉着应对情势,在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了多项重大改革。在去年的宏观调控中,我国在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推出了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改革;及时扩大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果断出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了增值税改革试点;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梢运,这次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密切配合、相得益彰的。在政府加强对经济调控的时期,推出这样的改革措施确实需要巨大的气魄和胆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超艺术、强大能力和坚定信心,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加成熟、更加强大。
更加可贵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各地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自觉性。2003年以来,经济生活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如粮食生产和耕地;の侍、以过度消耗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问题等,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了强烈震撼。现实告诉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不仅要有发展的热情,更需要有科学的态度。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伟大实践,给我们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发展问题,上了深刻而生动的一课。历史将会证明,这次宏观调控是中国人民在向现代化进军的长征路上喝了一杯清醒剂,调整了一下跑步方式,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
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放松
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总是相辅相成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只不过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地改变它的力度、方式和方向而已。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注意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才能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又保持经济运行的平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一年来宏观调控的经验,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时适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我们搞好宏观调控的经验,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今年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运用好价格、税收、利率、财政贴息等经济杠杆;更加注重通过深化改革,把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当然,在充分肯定宏观调控成效和经济发展好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当前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虽有缓解,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当前要特别关注四个问题。
一是巩固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2004年虽然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但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当年的粮食产需关系仍然偏紧,粮食品种的结构矛盾仍比较突出。特别是促进去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今年可能有所减弱,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增大,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是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目前,我国经济中形成投资扩张冲动的机制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2004年,在建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7586亿元,同比增长27.0%;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978亿元,同比增长24.4%。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等有关政策松动的愿望仍比较强烈,而且投资的摊子已经铺开,运行的惯性很大。因此,目前我国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弹。
三是密切关注价格走势。2004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90%左右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但还要看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达到11.4%,仍处在高位。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需求较旺,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问题仍较突出;另一方面是受国际原油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从上述情况判断,2005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有可能是成本推动型的,应当对此予以密切关注。
四是关注国际油价波动。2004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涨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其原因,有地缘政治和个案事件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回升引起需求增加等,但国际垄断资本的炒作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全球原油产能略大于消费量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去年三季度公布的一份原油期货持仓报告,对冲基金的交易量占到世界原油市场的60%以上。原油的背后是美元。当前国际原油交易都是以美元标价和结算的。原油价格的上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美元币值的下跌。我们应密切关注其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好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度,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自觉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为全面实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稿件来源:《求是》杂志,作者:李德水,国家统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