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60多位国内顶尖级水利专家云集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参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专家座谈会,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170亿立方米,通过隧道穿越巴颜喀拉山,进入黄河上游,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进行论证。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江河都流经四川境内,因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也就是“蜀水北调”。论证会上,专家们讨论激烈。近日,本报独家采访到有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相关情况以及专家论证情况,为读者解读这项浩大的工程。
论证半世纪研究方案157个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就组织考察队,勘测和规划从通天河调水入黄河的线路,这是中国第一次南水北调勘察。1958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黄河水利委员会又组织多次西线调水勘察,涉及的调水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勘察涉及国土范围115万平方公里。
1987年,国家计委决定在“七五”、“八五”期间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前期规划研究,论证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上游的方案。10年后的1996年,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终于结束。其间,大批水利专家共研究了157个方案。
规划从长江上游三河调水
在超前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1996年7月-2001年6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又进行了历时5年的规划工作。专家们选择在海拔3500左右的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上游共调水170亿立方米。
2001年5月,水利部组织70位国内顶尖级水利专家审查通过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和第一期工程规划》报告,将报告的主要内容纳入《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后上报国务院。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总体布局为,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三条河调水点都位于海拔3500米左右。
雅砻江支流达曲—黄河支流贾曲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此为第一期工程;
雅砻江干流阿达—黄河支流贾曲自流线路,调水50亿立方米,此为第二期工程;
金沙江干流侧仿—雅砻江干流阿达—黄河支流贾曲的自流线路,调水80亿立方米,此为第三期工程。
目标解渴黄河上中游地区
三条自流引水线路形成调水170亿立方米的总体布局。根据国务院提出的“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思路分期实施,由大渡河、雅砻江支流引水,逐步扩展到雅砻江干流和金沙江引水。供水目标主要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向黄河下游补水。
引水建6座大坝7个隧洞
经综合比选,专家们推荐以长隧洞自流方案为主要引水方案。目前形成的方案由6座引水坝址和长隧洞组成。规划中的引水坝址位于大渡河的支流阿柯河、玛柯河、杜柯河、色曲和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6座大坝所在地分别为:阿安、仁达、洛若、珠安达、贡杰、克柯、若曲。工程区主要位于我省甘孜、色达、壤塘、阿坝县境内,以及青海的班玛县境内。而7个引水洞正在规划设计中。
据专家介绍,黄河与长江之间有巴颜喀拉山阻隔,黄河河床高于长江相应河床80-450米。调水工程需筑高坝壅水或用泵站提水,并开挖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引水方式采取自流,需要修建高200米左右的高坝和开挖100公里以上的长隧洞。所筑6个大坝的作用,是在枯水季节保持有水提供给黄河,而在洪水季节起到拦洪防洪、蓄水的作用。而修建7个隧洞主要是减少引水距离。
艰巨最大隧洞长26公里
据了解,西线工程引水隧洞几乎都是在崇山峻岭中进行,其中最长的一个隧洞长达26公里。
设计中的雅砻江引水线从雅砻江长须附近修建枢纽,自流引水到黄河支流恰给弄。枢纽坝高175米,线路全为隧洞,全长131公里;大渡河引水线在大渡河上游足木足河斜尔尕附近修建枢纽抽水到黄河支流贾曲。枢纽坝高296米,线路全长30公里,其中隧洞长28.5公里。西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5000米,在此高寒地区建造200米左右的高坝和开凿埋深数百米,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长隧洞,同时这里又是中国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工程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困难。
据专家介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尤其困难,所以要后行一步。根据水利部安排,规划阶段完成后,西线第一期工程及时转入项目建议书阶段,本阶段任务将于今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