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美国新任国务卿赖斯将于3月20日抵达北京,展开她上任之后的首次中国之行。赖斯去年7月曾作为国家安全顾问访华,与中国领导人会晤,被外国媒体称为“美国愿意用伊拉克和台湾换朝鲜”,以及“美国重视与中国的战略对话”。但赖斯的这次访问,时空背景都发生了一些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首先,布什连任后,外交政策在保持强硬的同时,做出了一些微妙调整。这首先体现在其希望通过更多的美欧合作,来更好地推进其强硬外交政策;而欧洲也无法承受长期与美国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代价,因此也十分愿意投桃报李。美欧之间目前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大致就是这样一种态势。
外交重点向亚洲倾斜
但据一名欧洲高级外交官分析,布什的强硬外交本质依然,目前只是风格稍微不同而已;或者说这是布什的“先礼后兵”之计。这位大使级外交官表示,欧美目前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是短期和表层的:若欧盟能成功说服伊朗放弃核计划,则既能改善欧美关系,又能遏制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政策;但一旦调停失败,美国执意对伊朗采取强硬行动,则欧美分歧又会凸现。
其次,在对亚洲和对华政策上,有一系列迹象表明,布什在第一任的后期便在继续关注中东问题的同时,将目光转向亚洲,试图在中东和亚洲之间保持平衡。布什再次就职之后,这一点尤为明显。布什的基本考量是:中东虽然是美国长期关注的地区,但“大中东民主计划”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亚洲却在酝酿着一些短期和长期的令美国忧虑的冲突,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朝核问题;二是台海局势;三是中国经济和军力崛起。
诡谲的是,这三个问题不但都涉及中国,而且中美在这三个问题上呈现既冲突又合作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用短期和长期两个模式看得十分清楚。
在长期,中国经济和军力的增长,无疑将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地位构成挑战;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收购西方企业,中国联想集团三个月前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业务,使美国精英阶层受到极大震动。
但在短期,美国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却具有共同利益;即便在台海问题上,就双方都相维持现状这一点而已,双方也有利益交集点。
对华策略非简单重复
所以,美国发现,其对中国的策略已不可能像四年前布什首次上任后,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那么简单。在这方面,作为前任国家安全顾问和新任国务卿,赖斯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个人作用。
这位苏联和东欧问题专家,虽然性格强硬,给学生上课时经常喜欢用橄榄球来比喻战争,但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一生都在寻找着最佳音符组合和平衡,以发出悦耳的音色。由于其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交往经验,她成功地说服了布什在对华战略上保持短期和长期两种视野,同时在亚洲地区再次重视日本的战略作用,利用日本长期牵制中国。
与其前任、军人出身的鲍威尔相比,学者出身的赖斯在对华政策上既有强硬的一面,但也有务实、理性的一面;但她的务实、理性,最终还是用来为其强硬战略思维服务的,这一点可能构成赖斯与鲍威尔之间的最大不同。因此,人们可以期待从鲍威尔嘴中挖出“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这样的表述,但在赖斯那里可能很难做到。
北京须拉长与美战略合作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不难理解赖斯访华前关于中美关系的一系列既强硬、又折射一定理性色彩的表述。她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首先,美国必须明确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政策和利益;其次,美国要尽量维护与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同盟关系;第三,美国必须承认中国将会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美国要引导中国的影响力往积极方向发展,而不是往消极方向发展。有媒体将赖斯的这三点表述称为“赖斯表示美须从三个方面应对中国崛起”。
在这样的战略思维下,赖斯踏上中国土地,人们很难用一种既定的模式来与这个刚中有柔的女人打交道。洞察了这个单身“铁女人”对中国的长期战略思维和短期战略需求,北京应当可以设计出一套与之周旋的谋略。
从北京来说,战略上应当全力以赴考虑的,是如何延长中美之间的短期战略需求期,以推迟战略冲突的到来,抑或通过短期战略需求合作,消弥相互间的长期战略冲突。全国人大新近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和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若操作得当,可以成为上述战略互动的润滑剂。
赖斯此次访华的主要议题有三个:朝核、台湾和中美贸易逆差等问题。在涉及台湾问题时,赖斯必定提及本周通过的“反分裂法”。在这方面,北京应从中美短期台海利益的交集点(即维持台海现状)出发,又能以美国能够听懂的语言和熟悉的规则,尤其是强调和战之间的关系,以及“反分裂法”求和不求战的基本取向。
其实,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反分裂法问题上将基本上保持默认态度,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点;北京若由此加强在朝核问题上与美国的互动,相信至少近期可以维持与美国的基本战略平衡。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文/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