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国证监会一纸紧急通知下发到各基金公司手里,要求各基金公司上报自今年2月16日到3月8日之间,旗下基金申购、赎回的情况,上报时间截止到当天5点之前。
摸底针对三大主体
据了解,下发这样的紧急通知并非首次。有关人士回忆说,2004年9月份“9·14行情”后,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基金赎回潮,当时证监会也曾下发过类似通知,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旗下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情况,下午发来的通知,晚上就得把有关数据报过去。业内人士同时透露,两次通知的相同点,除了上报时间要求一样火急之外,另一个相同点就是要求基金公司就基金申购、赎回的情况分个人投资者、保险机构、其他机构投资者三个主体统计填表上报。
有关人士分析说,在去年“9·14行情”中,以绝对安全为理念的保险资金被怀疑在基金操作上做波段,在基金净值上涨之后迅速落袋为安,大规模的赎回最后导致了行情的夭折。此次春节之后行情急升,也不排除保险资金会产生类似的想法,从而成为基金赎回潮中的主力,所以,在赎回潮兴起之后,着重调查保险资金的赎回情况,并不令人意外。但市场人士分析说,联系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背景,当前对保险资金着重调查,可能是想了解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对基金的影响。
上周,保险公司大部分落子股市;鹨等耸勘硎镜P模罕O兆式鹪谟涤兄苯尤胧械娜ɡ,可能会倾向于自己操作,因而对赎回基金有着内在的要求。某券商研究员也表示,保险公司直接入市,不用缴纳申购和赎回费用,这对它们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节奏看,目前仍属于试水和探索阶段,大规模深度介入证券市场的条件还不具备。而且,目前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最大规模为600亿元左右,全国保险公司2004年底的银行存款就达到了5537亿元,支付600亿元直接入市规模绰绰有余。此外,由于存在保险资金投资组合限制,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从国外保险公司直接入市的成熟经验来看,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应该不会从基金抽血,某一月份出现的基金投资规模下降应该只是保险公司一种临时的战术调整。
“基民”赎回压力不可小视
业内人士多次对记者断言,目前,巨额赎回的压力已经形成了市场巨大的利空,这种压力并不仅仅来自保险公司,也来自个人投资者。而有关人士也分析认为,证监会此次火急调查,显然也是想摸清楚个人申购、赎回的情况。
2004年上半年,在2003年基金“财富效应”的刺激下,基金发行突现井喷行情,一季度基金平均首发规模63.95亿,超百亿航母级基金也横空出世。就在这种火热的氛围中,一个新词语也诞生了———“基民”,而他们很多原本是并不懂基金与证券的。
这本来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基金投资做得好,进而加剧基金的“财富效应”,那么就会促进更多的人成为基民,在此过程中,投资者教育也可以渐进完成。但未曾料到的是,因为对宏观调控估计不足,对周期性行业估值出现偏差,很多基金的投资受到重创,在这一年中,相当多的基金净值徘徊在面值之下,让当时很多冲着基金能赚钱却并不知风险所在的“基民”们着实有些目瞪口呆。于是,“一升上面值,就要赎回”成了很多新基民打定的主意。
而在近期行情变热、基金净值连连拔升的情况下,个人赎回基金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业内人士介绍,这种赎回也不能忽视,因为保险资金赎回基金后,在均衡资产配置的原则下,一定还会回流到基金,但个人投资者的赎回就很难说了,这种赎回也将强烈形成对基金操作的制约。据了解,很多基金经理看好2005年市场,但是,在赎回压力之下,这些基金有可能不得不抛出手中的重仓股,从而形成了对行情的制约。(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