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题:中国掀起“红色旅游热”的背后
中新社记者李静
红色旅游如今“红”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南起五指山,北到松花江,凡有革命足迹的地方,都有红色旅游的潮流涌动。进京参加“两会”的“老区”人大代表也动辄谈红色资源开发,把红色旅游的概念炒得越发火热。
让红色旅游“热”起来,老区人先点了“火”。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状况的改善及一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起,革命圣地的建设正在向旅游胜地迈进。去年一年井冈山所在的江西吉安市旅游产业收入就高达二十五亿人民币。全国人大代表、吉安市市长胡长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一百万人口的地区若能吸引四百万游客,便能使其中三十万人脱贫致富。红色旅游是老区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富民工程”。
胡长林认为,红色旅游之所以会越来越“热”,主要被加了另外两把“火”: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民众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在全国启动红色旅游工程;另一方面,中国民众的红色情结,让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圣地成为旅游首选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底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在二0一0年前打造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和国家旅游局的负责人表示,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刘克钧说,革命圣地在人们心目中意味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中国人的这种红色情结可谓根深蒂固。年长的一辈尚存有上世纪的革命激情;年轻的一代身处和平却向往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曾参加革命战争的七十八岁老太胡叔坚每年都会去中共“一大”旧址看看。她说,去那里是对牺牲战友的最好怀念。
感受了川西“雪山草地”精神的周先生表示,一次“红色之旅”,让他更加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在今年“两会”期间说,青少年在“红色旅游”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教育能引导他们正确判断是非。另外,红色精神也有助于清洗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
有人说,中国红色精神的非同凡响之处,便是将这个民族红色崇拜的传统与革命者们赋予红色的一种全新政治激情结合到一起,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红色情绪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民族意识和国家情感的凝聚。
这股红色的凝聚力把各地的“红色旅游”搅得火热,让物质丰富时代的精神也丰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