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四日电 题:张卓元:国有资产改革方向是对的,不改革流失更多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国有资产产权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不改革可能比改革造成的流失更多、更严重!”
正在此间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作上述表示。他承认此前的改革中国资产流失现象客观存在,且相当普遍。但他认为国资流失问题要从两方面看,自有其背景和原因:
一是法律机制不健全,产权转让、变更时约束力不够;二是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机制缺陷业绩不良,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政府急于脱手;有人趁机投机用低价买进国有资产,甚至有政府部门的人收受贿赂,配合实施暗箱操作。
中国有庞大的国有资产。据财政部材料,截至二00一年底,国有资产总量(净值)为十万亿元,高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这些国有资产分布在全国各地方各行业,分布在十七万多户国有企业中。
张卓元这位中共十六大报告、二00三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力主进行“国资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预见性地警告,要严防贱卖国资致富,透明和规范国资改革,应先定规矩后动作。
对于去年震动学界、业界甚至当局高层的“郎顾之争”,张卓元委员坦率表示:“郎咸平的言论引起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深切关注,但因此说国资改革方向错了,要停下来,我不认同!”
他举例说,广东顺德在全国率先进行国资改革探索,如今成效明显,而一些至今还没有动静的地方和企业,越死守包袱越重!所谓的冰棍融化效应,国资在无形中被消耗掉了。另外,近年全国的国有资产总量在增加,而非降低。事实证明,中央这些年的改革方针是对的。
张委员认为国资改革需要的是规范。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国资改革规范规则,如公开原则,国资进入产权交易所,市场定价在阳光下交易等。如业绩优良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日前在交易所交易,卖价由最初的一千五百万元,提升到一亿元。
张卓元最后表示,在制定好的约束规则下,推进国资改革,目前还要注意处理好职工权益等方面的问题。他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年”,而“国企改革”是其中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