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8日电 外滩画报报道,近期,中国首批“最有钱的”学生,在结束576个学时后,从目前中国最为昂贵的课程——EMBA顺利毕业了。就在这时,复旦大学、中欧工商管理学院2005年的EMBA班学费又涨价了,复旦本校的EMBA班学费涨到了27万,与华盛顿大学奥林管理学院合作的EMBA班为33万;中欧紧随其后,将去年的25.8万学费上调了1万,最终定为26.8万元。这已经超出了国家教育部对EMBA学费20万元的指导价格一大截。然而,对于这样的学费,“以后肯定还要涨”。复旦和中欧不约而同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中国的EMBA教育在走过了三年后,渐渐走向了分水岭。
学费为什么那么贵?
2002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等30所高?霦MBA学位教育项目。国家允许30所EMBA培养院校自主招生,不进行全国统考,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师资配备等方面也由各培养院校自行确定。由此,市场化特征格外鲜明的EMBA教育在国内开始逐渐摸索。
作为MBA教育中的一部分,EMBA学费为什么那么贵?
“我们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不得不涨价!敝信饭ど坦芾硌г旱腅MBA办公室副主任赵筱蕾表示。
国务院学位办对申办EMBA院校的条件是:授课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占授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者占授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能够聘请国外或境外有较好EMBA教学声誉的教师占授课教师总数的30%以上。
据目前行情,请国外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上一天课,一般报酬是两三千美元,有的甚至高达四五千美元,还不包括差旅费用,这是一笔昂贵的费用。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陆雄文教授告诉记者,复旦大学EMBA近几年来招生的情况非常好,报名者众多,因此这次希望通过涨价来平衡市场供求。
他表示,以高端管理者为培训对象的EMBA,精英化的教学成本要高出MBA项目很多。当然,价格并不是EMBA项目竞争中的主要因素,市场最终认可的,还是学校的教学质量。
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有“涨价”的幸运,上海财经大学的EMBA开办至今,学费已经从15万元下调到了13.8万元。
相关人士表示,在三年时间里,国内的商学院已经出现分化,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中欧、复旦、北大、清华、长江,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全国;第二梯队: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各自领域里稳守地盘;而其他的商学院均因为招生不足,专业已经名存实亡!白魑泄钍谐』慕逃钅,EMBA的价格变化说明了一定的问题!倍笱BA办公室主任仓平说。
依然模糊的面目
从全球化的眼光来看,EMBA的师资并非是稀缺资源,你可以聘请哈佛的教授,我也能找来牛津的。因此除了在价格上做文章之外,国内的一些商学院开始用各自的特色来吸引公众及潜在的EMBA学员的“眼球”。
做得最绝的当属中欧工商学院,该院把EMBA学员毕业典礼移师比利时布鲁塞尔,请欧洲议会的高官发放毕业证书。与MBA教育不同,EMBA锁定的目标人群是高层管理者。这类报考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并不是“价格敏感群体”,因此,“价格战”拼的主要还是各校的声誉和实力,而EMBA项目的特色仍然模糊不清。
最近诸多高校各种专业细分的EMBA项目出笼。金融方向、通信方向、医院方向、体育方向等等不一而足。
复旦大学凭借自己在新闻专业方面的优势开办了传媒EMBA班,对此陆雄文解释,是因为中国传媒界的特殊性决定的,“我国的媒体还缺乏大量的管理人才,而且媒体的管理又有别于一般的公司!
放松的学历限制
据悉,最初国家对EMBA招生设置了如下学历门槛:报考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
而事实上,目前国家允许开办EMBA的30所院校中,真正能完成招生的尚不足一半,生源缺乏导致一些学校已暗自降低招生门槛。
2004年,国务院学位办对EMBA招生条件作出了调整,从2004年起,允许高校招收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学历的学员,但每年的人数不能超过规定招生数的10%。按此规定,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每年大专学历学生的招生数为30人;同济、上海财大等校的招生数为10人。
“对学历的限制,阻碍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家进入EMBA深造!闭泽憷倬陀龅焦簧俟谥笠档睦献,他们都是商业界响当当的大人物,但是他们往往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拔颐歉莨业墓娑,把这些老总都拒之门外了!闭泽憷偎。
“对于学历的限制,是现在很多商学院EMBA招生不太理想的重要原因!辈制剿,“我们的EMBA教育都还是初级阶段。大家都不知道市场是怎么样的,只能各出其招,由于市场反馈周期长,发展比市场滞后一些。名校都依靠本身的悠久历史打出招牌吸引学生,其他的院校就更不尽如人意了!倍源讼窒,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国华向记者表示:“现在很多学校急于求成,想利用市场迅速扩大规模,我认为这个策略可能会使学校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这里面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做这样的事情,把本来很好的大学牌子给砸掉了!
没有排名的竞争
有句简单的话,把EMBA和MBA之间的关系说得十分清楚:MBA关心“谁是我的老师”;EMBA则关心“谁是我的同学”。
国内一家著名的商学院的招生广告就利用了人们这一心理。广告上赫然标出一些国内企业界风云人物的名字,其中一些名字在中国富豪榜上排名前20位,广告诱惑力十足地告诉你:“在这里,你可以叫他们同学!
EMBA的人脉价值不菲,如复旦大学首届EMBA的学员构成(2002年统计),39%学员来自国有企业,24%来自上市公司,14%来自民营企业,17%来自外资企业,还有6%来自政府部门。同样2002年,中欧EMBA学员50%以上是公司总经理、总裁或者董事长,且大多来自跨国公司。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管理人员。
这样的强大生源,如今却还没有一个EMBA教育排名体系供他们作为择校的参考,说得通俗点,就是没有像国际上流行的商学院排名。
“我是因为复旦情结所以来这里读EMBA的!鄙虾J凶酆瞎ぷ魑被嵴孕Фㄊ榧鞘歉吹〦MBA同学会的会长。而他不少同事因为喜欢“国际化”而去了中欧读EMBA。然而这些商学院的哪些指标高,适合哪种类型的学生,却没有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
“我们国家的EMBA才办了短短的三年,要说谁好谁不好,要排名,是很难的!甭叫畚乃。
张国华则毫不掩饰自己对排名的重视程度:“清华、北大是很多人年轻时的梦想,他们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对中欧来说,要从一个没有品牌的非常年轻的学校到快速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惟一的途径就是参与全球竞争!保ㄕ沛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