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诺奖改变不如外国人心理
1957年,31岁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成为最早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记者:杨先生,您说过您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一个看法(中国人不如别人的看法),但是我们很想知道,您是面对中国人讲的一种客气话呢,还是觉得真心的就这样认为。
杨振宁:我当然是真心这样觉得,不过我想比你刚才所讲的还要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你如果看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年的文献,你就会了解到,20世纪初年中国的科学是多么落后,那个时候我想在20世纪初年,中国念过初等微积分的人恐怕不到十个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到,在那个落后的情形之下,一些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有多么大的自卑感。我想1957年李政道跟我得到诺贝尔奖,为什么当时全世界的华人都非常高兴呢?我想了一下子,所以就讲了刚才你所讲的那句话,是我认为最重要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与李政道决裂是悲剧
在杨振宁的生命中,李政道是一个举足轻重且不可回避的人物。从1946年开始,两人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并因“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诺贝尔奖,永被后世学者铭记,合作关系在近代物理科学历史上,相当罕见。然而,从1962年以后,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成为国际科学界以及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憾事。
记者:欧本海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长)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他最希望看到的景像是杨振宁跟李政道并肩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草坪上。但是62年之后,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情形。
杨振宁:这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的根源非常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所能够解释的,更不是我今天应该在摄影机的面前所讨论的,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两个人身后一定会有人研究的,我想研究以后,大家中国人、外国人会得到一个结论的。
记者:我们中国有句老话“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希望看到你们和好。
杨振宁:对,这也是我现在决定,我公开地在生前不再在这方面讨论这个问题的道理,是因为大家很显然、很自然地都希望我们和好,可是我们没法再和好,所以在这情形,最好的就是不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