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奔袭
寂静,沉闷的寂静,仿佛在积蓄着一种无声的力量?湛醯幕,一排墨绿色的战鹰剑指长空,列阵待发。
骤然间,警报声大作。一群全副武装的飞行员以冲刺速度奔向战鹰。发动机的轰鸣渐次响起,会聚成一曲震耳欲聋、撼人心魄的交响乐。
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任务——跨区远程机动,航程数千公里。沈空航空兵某强击机团飞行一大队整建制参加这种训练尚属首次,这将是一大队远程机动打击能力一次质的飞跃。上级要求,必须于×时×分前在指定机场着陆。担任带队长机的是时任大队长的王建夫。他驾着战鹰轻巧地钻入云中。进入航线后,其他3架僚机熟练地跟了上来,后面是大队其他战机编队。王建夫命令:“保持队形!焙涿蝗朐浦。巨大的声波似乎全被浓云吸收了。
远程机动,意味着连续数小时的高强度超音速飞行。这对飞行员的体力、耐力无疑是严峻的考验。陌生空域飞行、陌生地标识别、陌生机场降落,跨区机动转场,这些课目都是平时本场飞行训练中无法触及的。如果遇上复杂天气或者空中特情,处置的难度也都要比平常大得多。王建夫清楚地记得自己一次“千里走单骑”的经历。那次他作为4号僚机执行远程奔袭任务,在渤海上空飞机右发动机突然空中停车。这时距机场还有一半航程。当时海上能见度只有3公里。王建夫硬是凭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技术,单发飞行千里,成功穿越渤海湾,安全降落。
如今,王建夫已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他沉着地指挥大家爬高到近万米高空,同时,提醒大家注意观察仪表,集中精力。高空飞行,空气密度小、阻力小,可以节省大量油料,但由于空气稀薄,发动机进气量少、剩余推力小,飞行状态远不如中、低空稳定。王建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稳健地操纵着飞机,靠仪表的精确导航,指挥鹰群绕过雨云、穿过浓雾,一路挟雷裹电,呼啸着从北国跨至南疆。
×时×分,战机一架接一架降落在指定机场。王建夫看了看表,与上级要求的时间一分不差!
云端设伏
这是一场令人叫绝的战例。
那天,一大队4名飞行员参加军区多兵种综合演习。云底高极低,能见度不足3公里。4架战机起飞穿云,准时飞临预定空域。带队长机却发现目标被厚厚的云层覆盖着。
怎么办?距离发起攻击时间越来越近。演习如一台精密的机器,各环节之间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演习指挥部内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但一大队的骄子们却不慌不乱,驾驶着飞机鹰一般盘旋在云层之上,伺机攻击。突然,老飞行员于涛发现了一道仅有的云缝。眨眼间,4架战机轮番对“敌”阵地实施了灭顶式的突击。事后,演习首长评价:“这次攻击是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可见你们的技战术运用和精确打击能力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瞬间能量的迸发来源于长久的蓄积。近年来,一大队飞行员的参训率一直保持在100%,完成训练时间都在120%以上。当全大队的平均轰炸射击成绩都达到满分5分时,他们曾有过短暂的欣喜。但是,他们随即又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在追逐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一大队的雄鹰们叫响了“5分之内找差距”的口号,向自我极限挑战,大胆把目标锁定在轰炸、射击“零径差”上。通过刻苦训练,全大队奇迹般地把火箭射击平均径差、轰炸径差缩小了一米又一米。
夜半霹雳
数点寒星,满天风露。
某机场,灯光地标在潮湿的空气中光晕迷离,漆黑的夜空深沉得近乎凝重。
突然,天边闪过一道霹雳。两架银色的战鹰呼啸着冲出黑幕,穿云、减速、下滑、接地、抛伞,如一阵狂飙卷过跑道,最后稳稳地停在灯光的尽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起落——一大队的骄子们率先突破了强击机部队在最低气象条件下夜间作战训练的极限,实现了战斗力新的跨越。
夜航是一种纯粹按照仪表指示的飞行,是信心、毅力、胆量、严谨相聚合的课目。为了练成“夜鹰铁爪”,提升在夜间复杂条件下连续作战的能力,一大队飞行员们编成“第一梯队”为全团下半夜施训探路。他们主动把高难度的课目和大强度的训练相结合,坚持每个架次现场讲评起落质量、每个场次进行综合讲评,评出最佳、最差起落;每次夜航实弹训练后都组织集体“会诊”,查找技术弱点,研究改进办法。就靠着这样一股拼劲儿,他们率先完成了夜间编队、夜间轰炸等一系列高难课目的训练,练就了编队突破多重干扰、快速捕捉目标的夜战过硬本领。
浪尖飞渡
茫茫渤海,碧涛万里。一场奇绝的战斗悄然拉幕。
一大队奉命参加空海对抗演习。指挥部命令,必须于×点×分到达指定空域,对“敌”实施毁灭性打击?墒,“敌”侦察手段非常先进。如何突破“敌”方绵密的天网?超低空突防!这是强击机突破“敌”海天防线的“撒手锏”。然而,海上超低空飞行又以极大的危险性和对飞行员的超强心理压力而被称为“死亡游戏”。
海天一色。云底高不足××米,海上能见度不足×公里,这样的天气海鸟都飞得小心翼翼,更何况海上超低空飞行。大队长杨洪军带领编队果断起飞。他掠一眼远处,海天线模模糊糊地横在飞机上方。此时海面像一口无边无际的大锅,飞机就在锅底飞行。他提醒大家打开导航设备,飞行时坚信仪表。蓝色的海面以极快的速度后退;矸路鹂梢月悠鸱山Φ睦嘶,机头却似乎已不受控制地向深不可测的海面扎下去。杨洪军提醒自己:保持好高度。他知道,这是一种错觉,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有可能会作出错判。
鹰群保持着无线电静默,在浪尖上“匍匐”前行。这是对飞行员耐力、意志和勇气的检验。杨洪军凝神屏息,稳稳地带着杆。他相信自己,更相信他的战友们一定能闯过“死亡游戏”的难关。为了这一天,他们已不知进行过多少次心理训练,对海上超低空突防可能出现的特情、需解决的技术难点也都一一进行了反复研究、演练。
他们成功了!凭着平时千锤百炼的纯熟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杨洪军率领编队准时到达“敌”上空。在恶劣天气掩护下洋洋自得的“敌”官兵看见从浪花中“钻”出来的战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弹片横飞,水浪千重,“敌人”很快在一大队泰山压顶、摧枯拉朽般的攻击中败下阵来。不到3分钟,一场现代?胀幌浇崾。
鹰隼振翅,傲啸水云天。一大队战鹰胜利返航。万米云端,威武的翼尖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相关链接
强击机也称攻击机,机载武器有航炮、航空火箭弹、航空炸弹等,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地面目标,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苏联是最早研制强击机的国家。伊留申设计局的伊尔-2为其杰出代表,共生产了36163架,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作战飞机。伊尔-2及其后继机伊尔-10都有强大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和坚固的装甲。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伊尔-2曾创下一天摧毁数百辆敌军坦克的奇迹,被德军称作“黑色死神”。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强击机更是出尽了风头,以其强大的对地攻击力赢得“空中杀手”称号。海湾战争中,载有贫铀穿甲弹的美国A-10“雷电”攻击机每出动一架次,可摧毁11个装甲目标。
中国人民空军于1950年装备伊尔-10强击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空军伊尔-10全部退役。从此,中国空军强击航空兵驾驶着国产某型强击机,担负着从低空、超低空攻击地面和水上目标,直接支援陆军、海军作战的任务。他们已具备了较强的连续突击和机动作战能力,在战备训练、重大科研试验及诸军兵种合成作战演习中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威力。
(来源:中国国防报;许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