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日电 题:国情专家纵论中国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建立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和任务,而是中国未来二十多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和谐社会显然不仅仅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目前还不能用定量的方式来衡量,用定性的语言来简单描述,就是人气比较顺,心态平和,彼此交往谦让有礼、互敬互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提出了一个社会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引领其他目标的终极目标!
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题的论坛上,数位国情专家侃侃而谈,积极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支招。
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没有一个和谐社会就没有一个小康社会,或者说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小康社会。中国需要花二十年时间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新的又十分现实的社会理念和社会理想,符合十三亿人民的根本利益。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系教授王绍光分析说,经过改革,中国经济在二十多年时间连续保持百分之九以上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但这种高速发展是有代价的,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和谐,人们追求很多东西本来以为是目标,后来回头看却不一定是目标:可能口袋里钱多了,但空气脏了,要花更多的钱购买清洁空气、清洁水资源等,还有很多其他问题。
他说,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有三个重要基础,即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就是社会分化不太严重;政治基础就是要有一套调节利益冲突的机制;思想基础就是人们生活在一个共同体里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应受到尊重。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建明表示,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确立公民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教育权利,使贫困人口可以向中产阶级发展,使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体;二是建立合作主义的政治框架,使社会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和谐;三是强化公民社会,让公民可以组织起来,以进入市场应对市场风险,能够进入国家的公共政治,参与公共政策的决定。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一个战略性的设计,需要一个路线图,在全球化压力之下才能走得比较顺。周提醒说,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只是破题,其中很多内容实际上都还待于进一步探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补充说,和谐社会还需要一个经济基础,中国社会中出现不和谐的现象,比如说城乡差别的扩大,与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有很大关系,他建议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开阔国企改革的想象力,并在开阔的思路下探讨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改革方案。
没有市场经济,中国不能经济繁荣;没有社会和谐,中国不能长治久安。胡鞍钢总结称,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巨变过程中和社会矛盾日益冲突、社会日益分化的情况下,使中国出现一个大的社会转折,形成社会妥协、达成社会共识、实现共同富裕。而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就是需要政府作为第三者来进行社会协调,以最终形成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