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最近,四大国有银行相继获准开办“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其销售能力是中小银行无法比拟的,他们的介入,标志着理财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将迅速扩大,同时也是监管层力求让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的表现。热销背后是储蓄资源的再分配,四大国有银行显然不愿轻易坐失。
表面上的储蓄存款的大搬家,实质上将对投资者、银行以及货币和银行监管当局利益或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其一,对于投资者。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与货币市场基金是完全相同的。主要投资的对象包括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以及央行票据等货币市场的产品。而这些基本上是国家或金融机构发行的短期工具,具有相当的担保能力和极高的信用,是现在的金融市场上最安全的产品,其收益也应该不低于同期储蓄利率。也就是说,不管银行是否承诺,该产品的“保本”不应成为问题,从这一点来看,由于其投资对象不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比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都要小。
其二,对于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业务实质上就是基金业务的预演,是商业银行从分业到混业经营推进的有效步骤。从风险控制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账户必须设立与银行自营业务相分开的专门的资金账户和资产账户,保证银行不将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混合操作。如果将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混合操作,既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也将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其三,对于货币和银行监管当局。随着W TO金融机构最后;て谙薜牧俳,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步伐将加快,业务范围的限制也将越来越少,货币和银行监管当局的宏观调控能力将面临检验。(黄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