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5日电 《中华工商时报》今日载文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近年来连创新高。到2004年年底,其余额达6099亿美元,占GDP总值的35%,位居世界第二。有关观察家认为,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正将中国汇率机制改革推向“临界点”。
升值预期依然强烈
2004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达2067亿美元。就在这一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3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319.8亿美元。文章提出,许多人做了一道直观的减法后不免生疑:2067亿美元减去贸易顺差与利用外资之和926.1亿美元后,剩余1000多亿美元从何而来?
专家指出,尽管不能简单地将这1000多亿美元归属为投机资本,但其数额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却是正相关的。在升值预期作用下,居民个人纷纷将手中闲置外汇卖给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去年仅这一项净结汇即达数百亿美元。
文章称,去年以来,在外汇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为保持汇率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为人民币升值减压的举措,如放宽外汇流出限制、方便企业持汇、加强外汇流入特别是结汇管理等。但是,这些“严进宽出”的做法,并未能有效缓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势头。从目前市场供求状况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汇管理当局出台的多项举措,属不得已而为之的行政手段。在经济越来越开放的情况下,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小。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还在于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盯住汇率成本加大
文章指出,对于汇率政策制定者来说,是否对汇率机制“动手术”,关键要看这一机制能否既促进经济增长,又不会造成套利资本的大进大出等失衡现象。
伴随着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加大,货币政策效力已在相当程度上被削弱。在人民币盯住美元、汇率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盈余与大量资本流入,必然导致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快,从而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抑制货币扩张,央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频繁进行公开市场对冲操作?伤孀牌本莘⑿惺康脑黾佑肫谙薜难映,其成本也不断增加。同时,金融机构持有大量央行票据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一旦利率上升,很可能导致银行资产缩水。
文章指出,虽然,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的加息可以部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但相对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压力来说,仍是“小巫见大巫”。从中国自身利益出发,现在已到重新评估现行汇率机制的时候。
汇率机制改革条件日趋成熟
文章还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近乎不动,已难以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其弊端显而易见:当美元兑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时,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波动;懵市纬苫撇桓母,人民币就难以灵活地在欧元和美元之间找到平衡,极易招致欧美联手“打压”。
专家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微调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已经基本成熟。近两年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步伐明显加快,资本项目中一些管制正在放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所有这些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都为汇率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而去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更进一步显示了我国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也预示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终将回到既定轨道上来。至于汇率改革时机,专家认为,很可能选择在人们对此问题不太关注的时候。(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