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电影业开始蓬勃发展,国语片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渐取代台语片。1964年,台湾第一代导演李行首次将琼瑶小说搬上银幕,拍成《婉君表妹》及《哑女情深》,开拓了国语片广阔空间,也开启了琼瑶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序幕。爱情文艺电影在过去台语片的苦情戏中就有体现,但真正用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营造出特别风格与氛围,并确立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则真正要归诸于琼瑶电影的出现。而绵延40年来,它始终站在注目和争论的中心,琼瑶率领着她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和那些难以忘怀的电影和音乐站在她那个世界的入口处,也回望着曾经充满纯真情怀的时代。
1964年的第一波浪潮
上世纪60年代初的台湾,1949年以后在台湾出生的那一代人逐渐成长起来,他们需要有一个人来为梦想代言,需要有一种符合他们口味的小说或者电影,而台语片和那些苦情戏显然已经不能承担这个重任。于是,琼瑶应时而生。
出手最快的当属同李行开启台湾“健康写实主义”的中影公司,他们一次买《六个梦》中六个故事的版权,准备全部拍成电影。第一个被搬上银幕的,是《六个梦》中的《追寻》,也就是《婉君表妹》。随后是由《哑妻》改编的《哑女情深》,导演依然是李行。而就票房成绩而言,正是《哑妻》的热卖,造成了跟风的主因。
归亚蕾:琼瑶引领时尚和审美标准
1965年,王引导演了《烟雨濛濛》,此片是归亚蕾的银幕处女作,她扮演的就是差不多40年后电视剧版《烟雨濛濛》中赵薇所扮演的陆依萍,归亚蕾因为这个角色获得第四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据归亚蕾本人回忆,“当初《烟雨濛濛》在台湾选女主角,我很幸运被选中,当时我只有18岁。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开机时间延期,而且推后了几年,他们与我也失去了联系。
再次决定开机时我已上了专业表演艺术学院,他们又来艺术学校来选演员,结果还是选中了我。琼瑶的戏当年在台湾可谓独走一路,很多想演戏的女孩子都想上她的戏,因为琼瑶的戏几乎是谁来演谁就火,她捧红了很多影响台湾一代人的演员,也引领了当时年轻人的时尚和审美标准!
宋存寿《窗外》版权起风波
琼瑶电影热吸引了当时台湾最优秀的一批导演,如李翰祥、白景瑞和宋存寿等。宋存寿与琼瑶的缘分很是有趣。整个70年代,得到琼瑶认可的琼瑶电影一共有22部,而1972年由宋存寿导演的《窗外》则不在此列,这部作品是在没有获得拍摄版权的情况下拍成的,并因此引起一场长达一年的诉讼,最后的结果是影片未能在台湾上映,有关人员被判刑,但却令林青霞一举成名,并从此成了琼瑶片当仁不让的代言人?上г谔ㄍ宓墓壑谖薹ㄒ欢闷湓凇洞巴狻防锏那宕抠挥。
1973年再度风光无限
1968年琼瑶和扶助她成名的皇冠公司成立了“火鸟”公司,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拍电影,但是成绩并不如人意。进入70年代虽然琼瑶电影依然大行其道,但因为武侠及功夫影片的异军突起,光彩一度黯淡下来。但是1973年开始,却再度风光无限。
1973年,60年代琼瑶片的重要导演李行心情复杂地回来拍下了打破票房纪录的《彩云飞》、《海鸥飞处》、《心有千千结》。70年代琼瑶所有的作品,在她开始写作的时候,不再是一位作家单纯写作的状态,而是预计到了改编电影的可能,有的甚至是专为导演的设想而写。而70年代中期开始,一般都是小说出版时,电影就已开拍,小说封面上的主人公画像,就已经是以电影中的主人公为模特。
“金盆洗手,退出江湖”
进入80年代之后,一成不变的琼瑶电影,和其他风格近似的文艺片开始受到冷遇,琼瑶电影风光不再。1982年,《问斜阳》拍竣,照例要在春节档期上映,而另一家有特殊背景的影片公司,为争抢这个档期,将一只血淋淋的狗头放在了电影院董事长的车里!熬扌恰庇谑欠牌苏飧龅灯,琼瑶夫妇出国度假。
1983年的3月,最后一部台湾拍摄的琼瑶电影《昨夜之灯》上映。上映前,“巨星”公司在《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上,刊登出整版广告,宣布“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温情脉脉的琼瑶电影时代终结了,但中国内地“琼瑶热”正在此时开始掀起热潮。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