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0日电 为客观地判断中国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改革发展趋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日前举办了“着力推进改革的2005年年度改革形势分析会”,与会学者就中国改革总体形势,社会改革,政府改革,财税、投资、中央与地方关系,金融改革,农村改革,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等专题进行了评估和展望。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成果,但怎样巩固和发展呢?”
高尚全提出:第一,要把改革作为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一个根本措施。第二,要把改革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而不是一般的治标策略。第三,要把改革作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2005年改革的重点抓什么?他的结论是,2005年是改革年,改革的任务很多,必须抓住重点。第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二,金融改革要背水一战。金融改革滞后已经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第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从宏观调控的背景来看,某些行业的投资过热,是与政府投资冲动分不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都跟政府改革不到位有密切联系,为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
“我认为,现阶段经济改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同政府转型相联系,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改革的实际步骤,政府改革已经成为推进改革的关键”。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在列举了一系列制约因素后,提出了一个引起不少学者共鸣的观点:政府要由经济建设性主体向经济性公共服务主体的转变。
迟福林分析指出,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金融环境;二是通过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社会提供一个科学的经济预期;三是要及时、公开地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四是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五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