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6日电 日前,由中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委托零点研究集团完成的《2004年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报告》表明:城乡居民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恐惧心理普遍存在,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更加剧了这种心理。
对于公共场所的艾滋病病人,紧张躲避是人们的普遍反应(58.9%);如果一个同事得了艾滋病,59.8%的城乡居民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与这位同事继续共事,不愿继续共事的主要原因是怕被传染;如果自己的家人感染了艾滋病,67.2%的城乡居民不愿意被外人知道,26.9%者不愿意与之继续共同生活;36.1%的城乡居民明确表示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不应该享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入学/就业权;仅有47.4%城乡居民赞成“医疗机构无权将艾滋病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情况告知第三方”这一规定。另外,还有29.8%的城乡居民明确表示一个人感染艾滋病与他的道德品质有关联。
本次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显著影响他们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
“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办公用品,共同办公”、“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共同进餐”、“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这六种行为或方式不会传播艾滋病,但是不少人对之心存恐惧。
调查报告后的结论中称,艾滋病患者不是我们的敌人,艾滋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无知、恐惧和歧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最大阻碍。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恐惧和歧视心理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