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从来就没有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存在过,这一点无需赘言。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最近所言不虚。至于将来,只要稍有点头脑的人也都能看得出来,“台独”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
但是,在台湾岛内,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却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想把“台独”这个脱离现实的“梦幻气球”吹得越来越大。表面上看,“台独气球”张牙舞爪,左冲右撞,似乎很“成功”,但除了把自己折腾得更加虚弱,更易被戳破外,其实什么都没能改变。
台湾主流民意不会选择“台独”
李登辉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只有等到让75%以上的台湾民众都具备了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台独”才算是大功告成。陈水扁没有明言,但那却是他上台以来在岛内所作所为的终极目标。
2000年5月,陈水扁迫于强大的内外压力,做出了“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事实证明,那完全是谎言,因为他几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推行“台独”路线。只不过在前一两年,当权力基础还不稳,国际环境也不利的时候,他的步子还小一点,姿态也低一点。照他当时极为信任的“陆委会”主委蔡英文的话说,那是只做不说的“两国论”。2002年8月以后,他公开打出了“一边一国、公投立法”的旗号,“台独”活动明显升级。尤其是在2004年台“大选”期间,他为了“台独”,更为了自己的选举私利,肆无忌惮地煽动民粹,挑衅大陆,直至抛出“公投、制宪、建国”的“台独时间表”,把两岸关系推向了悬崖边。
那四年,陈水扁给岛内社会与两岸关系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吹起了一个“台独无害”的大气球。过去,“台独”是“票房毒药”。陈水扁也因此在2000年“大选”期间标榜“新中间路线”,极力掩饰自己的“台独”立场。但是,短短的几年之内,得力于李登辉的协助与牵制,他改变了这一切。在“绿色恐怖”之下,“一个中国”、“九二共识”被妖魔化为“吞并台湾”,“卖台”成了他可以随意涂抹政敌的墨水。于是,泛蓝逃避,媒体转向,有良知的学者闭嘴,大众沉默。号称“多元社会”的台湾似乎只剩下了一种越来越强的声音,那就是“台独有理”、“建国无害”。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假象。因为几乎所有的民调都显示,主张立即宣布“台独”的人只占几个百分点,80%以上的民众希望维持现状,而且这种情况相当稳定,十几年来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台湾民众要当家作主,也要繁荣、稳定、两岸共同发展,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台独”打上一仗,赔上身家性命。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就算民进党将来真的如其所愿一党独大了,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切。
在用不正当手段获得连任后,陈水扁马上宣称这一结果显示了“台湾主体意识的觉醒与抬头”,似乎“台独”已成气候。也许当“台独气球”越吹越大的时候,就不仅可以唬人而且还有了壮胆的功效,让那些亲口吹它的人都开始有了幻觉,甚至被它牵着走。于是,在岛内社会因“大选”而严重分裂、民众亟需休养生息(新潮流大老吴乃仁语)的背景下,在“台独”所凭借的实力在四年之内快速萎缩、急待补充本钱的情况下,陈水扁的“台独”步伐和四年前比却还大大加快了。因为,四年前的“520讲话”还让两岸大致安稳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这次却管不到一个月。从6月初开始,“国号简称”(“正名”)、“公投入宪”(“制宪”)就铺天盖地而来。前不久,一份被陈水扁事先反复预告为“和平橄榄枝”的“双十讲话”,事后证明不过是在伪善面具下的又一次“台独”挑衅。故伎重演而且越来越恶劣。
国际社会不会支持“台独”
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如意算盘是,只要有足够的岛内民意支持,国际社会将不得不接受“台独”的现实,美国哪怕被不情愿地拖下水也只能硬着头皮支持,这样大陆就“不会打、不愿打、不敢打”。而这样的假设又可以打消岛内部分民众的疑虑,有助于“台独”民意版图的继续扩展。这就是“台独无害论”的全部逻辑与立论基础。
但是,这不是国际现实,而是从“台独气球”里面往外看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来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根本不具备“主权国家”的条件,两岸未来的走向不仅要顾及台湾2300万人的“小民意”,也要考虑到13亿在大陆的中国人和5千万海外华人华侨的“大民意”,目前双方存在的问题应完全由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这不只是他们一个中国政策的核心,也是他们所认知的台湾海峡局势稳定的基础。一个中国政策既具有充足的事实与法律根据,也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的利益之所在。
“民主成就”曾经是台湾的一笔战略资产。但是,从李登辉执政后期开始,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台当局正在用“民主化”当幌子,图谋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懊裰魇羌,台独是真”。很快,李登辉在国际上的形象就从“民主先生”变成了“麻烦制造者”。陈水扁后来居上,没几年的时间就被冠上了“现状改变者”、“;圃煺摺、“台独冒险家”等名号。尤其是,他在去年“大选”期间对“公投”的操弄,引起了包括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警惕与反对。一些美国学者还直言不讳,“不必以台独来完善与改进台湾的民主”。至于后来的“公投绑大选”、“枪击事件”更让台湾的“民主资产”加速流失。
台海冲突的危险性一度随两岸关系的改善、汪辜会谈的举行而被降到最低。但是,在李登辉“访美”之后,台海地区就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有可能引发大国对抗的几个主要热点之一。从陈水扁抛出“两国论”开始,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学者、思想库和主流媒体,都认为台海形势正在恶化,风险正在升高。今年台“大选”前后,美国有些人大概能真切感觉到尾大不掉以至“让尾巴摇狗”的滋味。前不久,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更指出,台海;摹傲俦恪币延性嚼丛浇那魇,甚至可能在美国下一届总统任内爆发,建议政府如果“不想卷入这场可怕的常规战争,甚至核战争”,就必须有足够的对策。
确实,作为陈水扁当局心目中的“靠山”与“大腿”,美国首当其冲。当然,美国一向不愿放弃的“以华制台”战略,如今更加需要用台湾问题来干扰甚至遏制中国崛起的思维,从性能到数额都不断提高的对台军售,这些都给了陈水扁某些片面解读甚至想象的空间。在民进党内,有不少人认为,不管陈水扁如何冲撞大陆的底线,搞“;咴怠闭,如何不讲诚信,不顾美国的利益和感受,也许会招来点薄惩,但最终对方还是要“挺台湾”,概括承受由此产生的后果。在这样极为浅薄的主观认知下,陈水扁似乎变得无所不能。于是乎,无视国际形势的变化,“烽火外交”,“切香肠”,四处出击,像极了一个无知的“多动儿”。短线的炒作、表面的“辉煌”,受挫后的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尽管都被转化成岛内的政治能量、个人的政治资本,但却如所谓的“台独理论大师”林浊水所言,“刷爆了”台湾几十年累积的“信用卡”,让全体民众背上负担,承受代价。台湾《中国时报》说得很精妙,“少数人在抢吃,却打破了大家的碗”。
名为“爱台”实则“害台”
鲍威尔最近的谈话之所以能在岛内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就在于它点爆了李登辉陈水扁们越吹越大的“台独气球”,击碎了民进党某些人近乎天真幼稚的幻想,也打破了陈水扁当局精心构筑的舆论封锁,让民众直接面对现实,面对真相。其所引起的心理震撼,只需看一下被称为“独派报纸”的《自由时报》就会明白,因为那里面充满了太多的“台独末路”的惊恐不安与悲愤失望。
当然,民进党内也不乏持平之论。林浊水即分析认为,鲍威尔的谈话既压缩了台湾的选择空间,也压缩美国的空间,但美方为了避免大损失而宁愿付出小代价,显示美方对陈水扁“已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了”。只不过,在陈水扁当局内部,这样清醒冷静的声音太少了,也太弱了,大概难以为决策体系所采信。
可以预见,一场风暴过后,陈水扁也许不得不暂时有所收敛,但却不大可能就此改弦更张,改变他那套不切实际、害人误己的“台独”战略与思维,而且一有机会,还是会用各种办法,拼着命地把“台独气球”朝大了吹。只不过,就算这气球有一天真的变成了庞然大物,可有什么能耐让它不自爆呢?这样冲下去,到底是“爱台湾”,还是“害台湾”?不知他会不会在静夜这样扪心自问。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升亮(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