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三十日电题: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试应手”
中新社记者李鹏
中国央行九年来首次加息,虽然幅度不大,但在国内外反响不小。普通百姓和富商巨贾都在揣摩加息影响,却忽视了央行同时宣布的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存款利率下浮的措施。实际上,这些措施是央行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应手”,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远比加息零点二七个百分点更为深远。
央行此次彻底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些重要信号都表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将越来越松,商业银行将获得更大的存款和贷款利率自主定价权。
不过,对商业银行来说,放权更多的是一种挑战,意味着央行对其;そ嚼丛缴。目前,央行规定存款利率不能上浮,而贷款利率只能下浮百分之十以内,这就确保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一旦将来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再次扩大,并逐渐实现市场化,各家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其垄断利润将得不到保障,而各家商业银行是否为此作好准备了呢?
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各家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减少对存贷差的依赖。因此,一段时间以来,理财广告满天飞,理财产品让人迷,银行的“理财大战”日趋激烈。
通过理财等中间业务的开展来改变银行的利润结构是必须的,但避重就轻,问题依然是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还是要靠存贷差来过活;长期来看,存贷差仍是主要利润来源。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能否在获得定价权之后,逐步提高定价能力。
银行的定价能力来自于其对贷款风险的准确判断,来自于按照资本充足率要求进行负债管理,来自于其真正按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来经营。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利率真正由银行自主定价后,出现“盲目竞争,一放就乱”的局面,进而最终破坏金融稳定运行的基础。
因此,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将别无选择,需要逐步适应央行不断推出的“试应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