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6日电 《法制日报》今天刊载文章称,中国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今后15年是关键。中国的生育政策基本不会变动,主要是补充和完善,允许地方规定微调解决矛盾。
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
文章表示,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实行比较强势的生育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使人口少出生了3亿,生育水平已降至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在中国实施了世界上最为严厉的生育政策之后,社会人口结构随之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人口老龄化等系列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之高和社会老龄化之快速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就开始攀升,20年间就从1981年的108.47上升至2000年的116.92,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17名男婴,大大偏离了103至107的正常范围,其中海南、广东等省更高达130以上,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达到的比例。
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除表现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外,还表现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或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的社会被称为老龄社会或老年型人口国家。目前,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0.88亿,已经达到总人口比例的7%。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1.8%,21世纪中叶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4。
解决结构性矛盾允许政策微调
文章说,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使地方生育政策出现变化。据报道,上海已经取消对不生育子女的夫妇的双倍奖励,对生育二胎的条件也有一定的放开,即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胎,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限也已被取消。夫妻中一方为上海市农业户口且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等七类情况也可以要求“再生育”,还规定了再婚夫妻允许“再生育”的四类条件。人们普遍关注地方生育政策变化是不是放宽生育政策前兆。
文章援引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的话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鄙虾J猩叩谋浠荒芩凳窃诠易艿纳叻段е谒龅奈⒌,在政策上和指标上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并没有突破或超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则范围。
他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微调其实久已有之,通过不断地调整到1987年才基本形成了目前的生育政策。而各地的微调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只要不超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大的原则范围,微调是被允许的。如果一旦调整过头了,超出了国家生育政策的原则范围,就要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再上报国务院。
15年是关键期生育政策不会变
于学军指出,今后15年即到2020年是中国人口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时预见到的和没有预见到的所有负面影响都会逐渐显露出来。首先,人口在经过今后15年的缓慢增长后,到2020年将实现零增长,之后人口出生率就会开始下降;其次,劳动力供给在今后15年逐渐达到高峰后也会在2020后进入下降通道;其三,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在经历15年最为快速的发展时期后也将大为减缓,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60%,有史以来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其四,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显现,随着独生子女可以生育第二胎,此后独生子女将减少。
于学军说,在这15年的关键期,中国的生育政策基本不会变动,主要是补充和完善。到2055年中国将达到16亿的总人口高峰,但是如果普遍放开生育二胎,就会提前10年达到人口高峰。如果保持现在的生育水平不变,到2035年时就可以将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因此现行的生育政策在今后15年关键期中不会改变。(杜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