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著名体育经济专家、北京奥组委执委魏纪中7日接受该报访问时表示,在现阶段的中国,举国体制尽管并不完善,但仍是优化体育资源的最好方式,这在2008年前不会根本改变。
魏纪中说,从经济学上讲,优秀运动员属于稀缺资源,需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世界上其它依靠市场和私办体育的国家不同,我们总体上实行的是政府包办体育的举国体制,这是由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体育发展状况决定的。
实践证明,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手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政府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对于中国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
魏纪中认为,中国的金牌成本也远非世界最高水平,像法国,一个奥运冠军四年的培养经费为几百万欧元,明显比中国高昂。近年来中国在体育上的投入年增长率为2%,并不比教科文投入的经费多,且大大低于GDP年增长8%的水平。
魏纪中最后强调,中国的体育体制肯定有完善的空间,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国体制也应当被赋予新的内容。(王珏)
各国体育体制一览
中国:实行“全国一盘棋”,通过层层梯队系统发现、培养人才,正是这种方式才使得竞技体育能够长盛不衰。
日本:其训练体制原来与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属于分散个体化,但悉尼奥运会后,日本决心学习中国的经验,走举国体制之路。
美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美国的操作方式代表了欧美大多数国家的特征,其主体是学校、专业协会组织和私人企业,以学校为中心,依靠业余训练来培养后备人才。
德国:组织形式以体育俱乐部为基础,是公民从事体育活动的主要载体,政府仅对体育界进行局部的经济资助,为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优惠条件。
但是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接受了中国的集训体制,都在增加各自奥运备战的期限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