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汇管理部门分析,中国目前短期外债的增加,主要是来自贸易信贷、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负债增长。2003年,这三部分外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2.51亿美元、57.48亿美元以及29.46亿美元,合计达189.45亿美元,约占短期外债净增量的89.2%
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一直谜团重重!
据刚刚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483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797亿美元。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14%,至384.03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7.6亿美元。
这就是说,前7个月,在797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中,仍有460.57亿美元是目前恐怕还较难说明来源——尽管其中显然包括了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但因其所占比重较小,通常忽略不计。
此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步伐目前不仅没有减速,而且仍呈加快势头。与6月末相比,7月当月的外汇储备增加了124亿美元,绝对值高于6月的120亿美元、5月的96亿美元和4月的92亿美元。
外汇储备如此增长,表明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获得有效改善,从而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及汇率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央行为购买这些外汇储备,不得不投放大量人民币,同时又不得不发行大量央行票据予以对冲。
由此,“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适度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无论如何都将成为央行目前首要工作。这样的判断,在央行上半年货币政策报告及日前货政司副司长谢多的谈话中,似乎都有体现。
在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同时,短期外债高速增长也是不得不关注的问题。目前短期外债在外债总量中的占比,已经逾越国际公认的警戒线——25%的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长郭树清在8月初也再次发出警告:外债增长加快,短期外债比例提高,已超出国际警戒线。
中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折合美元2023.21亿,比上年末增加86.87亿美元,上升4.49%。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200.6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9.34%,比上年末增加34.72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82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0.66%,比上年末增加52.15亿美元。
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二人转”
中国短线外债的高速增长主要始自2002年。在亚洲“金融;焙蟮募改曛,中国新债借入少于对外偿付,以致外债呈净流出态势。尽管如此,从2001年开始,中国短期外债余额占比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而且近两年越走越远。
据外汇专家分析,中国短期外债近年之所以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今年7月以前的中国外债管理政策,允许外商投资企业所借外债结汇。在本币利率略高于外币利率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借入低息外债,再通过结汇而获得人民币资金,招致短期外债的长驱直入。
据光大银行一位负责结售汇业务的交易员介绍,目前国内企业到国际金融市场间接融资的成本,大约在2.5%到4%之间,国内一年期美元贷款利率目前基本在3.5%以下,而人民币贷款利率通常维持在5.21%到5.61%之间。因此,目前本外币贷款利差近3个百分点,信用级别较高的企业,其本外币贷款利差甚至可达3.5个百分点。
此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构成了企业借入外债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居民纷纷减少人民币负债,增加外汇负债;或增加人民币资产,而相应减少外汇资产。
据外汇管理部门分析,中国目前短期外债的增加,主要是来自贸易信贷、外资金融机构对外负债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负债增长。2003年,这三部分外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02.51亿美元、57.48亿美元以及29.46亿美元,合计达189.45亿美元,约占短期外债净增量的89.2%。
短期外债和外汇储备的增长,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水涨船高的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短期外债被结汇成人民币,央行为稳定汇率,又不得不在外汇市场将其照单全收。
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正是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幅度背离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数量。
短期外债增长诱因
“贸易信贷”,是指出口提前收汇和进口延迟付汇。由于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仍未完全消除,且有卷土重来的迹象,一些国内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多地采用预收账款、延迟付款等方式,以增加人民币资产,结果这些贸易信贷都被纳入外债统计。
据统计,2003年全国外贸进口4128.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9%,同期贸易信贷余额为364.74亿美元,增长39%,基本与同期进口增幅持平。
境内外资银行的短期外债增长,则缘于此前的外债管理政策,即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可以结汇,而其向境内外资银行借贷则视同外债管理。在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利差较大的情况下,外商投资企业多通过外汇贷款结汇而获得人民币,从而引致境内外资银行外债大幅增长。
截至2003年末,境内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158.83亿美元,增长56.71%,占其外债余额的75.82%。
外汇贷款的大幅增长,使目前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大大超过了监管部门“不超过85%”的规定。到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外汇存贷比达89%,而前三年其存贷比分别为67%、68.2%和87.5%。
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贷款,也是目前短期外债的重要增长源。由于目前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刂粕先狈τ行О旆,且外商投资企业国际商业贷款可以结汇,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进行对外短期借款增长迅速——2003年末达85.08亿美元,增长52.97%,占其外债余额的22.51%,比上年增加5.74个百分点。
漏洞再现:外汇管理“管内管不了外”
本外币利差引起的外债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国家外管局一位人士透露,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加强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有效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和流出,被列入工作要点的第一条。
今年5月27日,央行出台《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即属管理层对目前外债高速流入国内的一个遏制性措施。据此,目前境内外资银行的外债将受到总量控制,其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贷款将不再允许结汇。
不过,这个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的外汇贷款未做限制,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仍然可以结汇。在这种情况下,仅对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所能起到的作用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据记者了解,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向境外银行借款以规避管理。
在目前大型外资银行几乎全部跨国运作的格局下,如果中国的外债管理政策仅限制境内外资银行,而不能有效控制境外银行对境内的贷款业务,境内外资银行的很多业务就会转向境外运作;加之本外币利差的实际存在,外商投资企业套利行为依然会愈演愈烈。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贷款就是一个明显漏洞。根据现行政策,很多外企通过变更注册资本金、追加投资等方式,将股东在境外的外汇贷款合法地输入内地,同时会受到地方政府欢迎。
重庆市房地产业就是例证之一。由于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实施控制,以致多数外资房地产商所需资金同样无法在境内获得满足,他们就通过股东在境外获得外汇贷款,并在境内结汇,以弥补人民币资金的不足,致使今年上半年重庆外企股东新增外汇贷款同比增长1027倍。
“因此,必须对外企股东借用外债的规模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应当研究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债结汇政策上的国民待遇问题!蓖饣憔种厍焱饣愎芾聿康穆蘩壬。(记者娄贝)
来源:财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