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日电 中国青年报今日载文指出,在巴黎圣母院的如织游人中,经;崽健袄险拧、“老王”这样的大呼小叫,破坏着欧洲教堂的“神圣”气氛,也破坏着中国游客的形象。类似的情形在欧洲许多其他景点也不少见。有人对这种“劣根性”嗤之以鼻,也有人认为中国人有“自己的”习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戴斌教授指出,这个问题是国内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其实,国人的这些习惯也不能完全称之为“劣根性”。中国人喜欢扎堆、热闹,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换了一种文化环境,就应该入乡随俗。比如餐桌上的劝酒、划拳等现象,在国内一些中餐馆没什么,但到了欧洲的餐馆,这个习惯就得改一改了。
他说,中国游客出境游,不论走到哪,不卑不亢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态度,要有“大国旅游者”的心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旅游目的地。不能因为到了发达国家就畏畏缩缩,觉得别人怎么做都是对的;也不要因为自己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就缺乏对当地人的尊重。
戴教授还强调,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中国游客应该遵守欧洲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伦理和生活习惯。比如在西方人眼中很神圣的教堂里,一定不能高声喧哗。再比如欧洲人对女士的尊重,对卫生习惯的讲究,中国游客也应该适应。
另外,戴教授也想对西方的旅游业界提出一些希望。他认为,欧洲当地人应该对中国游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只看到负面的东西。欧洲当地人对中国游客也应该持有一个平等的心态,这是欧洲旅游业面对中国游客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9月1日,由60位中国游客组成的第一支旅行团将抵达欧洲,开始他们的欧洲之旅。这是自今年初中欧签署《关于欧盟成为中国游客旅游目的地、允许旅行团前往第三国的双边协定》(《中欧旅游目的地协定》)以来,首批来欧洲旅游观光的国内旅行团。(杨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