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大会昨晚正式在纽约召开,意味美国总统大选踏入最后冲刺期。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共和党将协助防卫台湾列于党纲之中,并将中国称为战略竞争者而非战略伙伴,较诸民主党的党纲要激烈得多,事件已引起北京方面的关注。拿中国来大造文章,一方面是历来美国大选的指定动作,但另一方面,亦显示反恐战争接近尾声,美国正进行战略重点转移。对此北京要以高度智能和新的思维加以对应。
在过往的美国大选中,无论是克林顿或布什作为总统候选人,均习惯以激烈的措词,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甚至指中国为潜在威胁,藉此作为争取右派及台湾支持者的一贯伎俩。但在成功上台之后,却不一定会对中国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因为归根结柢,中美无论在经贸关系,以至众多国际议题的合作上,仍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然而,布什自四年前上台后,便一度暴露出其鹰派“烂仔”的面目,视中国为头号对手,不断挑起事端。直至“九.一一”事件发生,基于反恐合作的需要,中美关系才出现缓和。不过到了近日,随着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形势底定,美国亦开始进行重新军事部署,例如近期将七艘航空母舰调到太平洋,并进行异常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便反映美国可能把战略重点转移回亚太区,重新寻找传统的战略对手。
事实上,外交乃是内政的延伸,美国无论由共和党或民主党执政,均会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外交政策最终还是要为海外的军事和经济利益服务,一直以来,华府皆需要在国际上寻找主要敌人,来作为其对外扩张和霸权的政策依据。而军事工业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更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因此,假如美国在大选后急剧改变对华政策,实在一点也不稀奇。首先,既然有陈水扁甘于充当棋子,并拿台湾人民的安危和福祉来作赌注,两岸紧张局势未来几年难免逐步升温,华府顺理成章打台湾牌,上下其手,一方面在售卖武器和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上大赚台湾的钱,另一方面逼大陆增加军备消耗国力。
其次,国际油价近日屡创新高,反映出石油资源日益短缺,正牵动国际关系的微妙转变。中国作为主要的新兴工业大国,及全球第二大的石油进口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正有增无减。中美日俄等主要工业国家,在石油资源的争逐上正趋于白热化,无论从中亚地区以至非洲的次撒哈拉地区,均见强国染指石油资源的暗中较劲。近期炙手可热的美国导演米高摩亚在《华氏911》纪录片中,其中最富争议的内容,就是突出反恐战争和石油资源战略的关系。
因此,中美关系表面上仍风平浪静,但实际上却满布暗涌。北京新领导层以“和平崛起”作为外交政策方针,虽有助减轻国际间对中国的猜忌,但在中美问题上就处于较被动位置。中美关系不仅仅是两国的问题,而且是关乎整个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对于潜在中美矛盾的严重性,北京实在需要有充分的估量,并且以高度智能和新的思维加以对应。(香港成报8月31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