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30日电 中国原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将作为中国驻日大使走马上任。本周的《瞭望》杂志刊文分析王毅出使东瀛与中日关系。
中日交流规模史无前例政治关系却几乎成“死结”
文章认为,诚如中日领导人一再表明的那样:当前中日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所谓“总的来说”的意思是,从包括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民间交流、地方交流、亚洲地区合作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的中日关系来说,中日关系是好的。应该说这种评价绝非“外交辞令”,而是完全符合实际的,特别是在数以百亿美元计的经贸合作和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往来方面,当今中日交流规模显然是长达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历史长河中史无前例的盛况。
然而,近年来由于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分歧,特别是小泉首相坚持每年参拜靖国神社受到中国坚决反对,使两国政治关系几乎形成“死结”,从而导致首脑互访中断,政治互信下降,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与此同时,两国之间各种问题、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闹得两国舆论沸沸扬扬,相互反感的民间情绪不断升温。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毅将作为中国驻日大使走马上任。人们可能注意到,近年来一些重大外交课题将王毅推到了外交舞台的聚光灯之下,使老百姓看到王副部长为了国家利益和地区和平而辛勤奔波劳碌的身影,在国内外交界和国际问题研究界为人所知。同时,他在外交舞台上的作为,在日本国民中也有较大影响。
王大使上任正值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显然,如何在对日关系上认真实践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处理好中日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实际行动纪念小平100年,成为全国人民对中国政府对日外交的一个殷切期待。
“开创中日友好新局面”
文章指出,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给两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归根到底是促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从代表先进生产力为首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维护和促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避免这种发展受到政治因素的负面影响,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对日外交的最重要课题之一。
中共十六大报告高度重视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外交,而无论是从与发达国家的外交还是从与周边国家的外交看,日本都是中国外交的重点。8月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日本客人时再次呼吁“中日应增进互信,开创中日友好新局面”。中国高度重视与近在咫尺的发达国家日本的睦邻外交,正是中国“和平发展”国家战略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开创中日友好新局面”则是中国推进“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历史问题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
文章指出,应该看到中日间历史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能期望像某些“性急论”者所主张的那样,以中国单方面无原则的“退让”“妥协”来求得迅速解决;急于求成反而可能“开错方子吃错药”。与此同时,也不能因为历史问题而延误、耽搁中日间在其他重大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诸如台湾问题、东海问题,哪个问题都不比历史问题轻松。总之,历史问题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应该做到“双管齐下”,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又要积极推动中日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中日在过去100多年当中有过极为不幸的历史,两国在地理上又离得很近,即使在和平时期也难免产生各种矛盾。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以利于两国乃至本地区发展,我们应努力做到尽量化解矛盾而不要激化矛盾。
文章提醒,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右翼正在有预谋、有步骤地破坏中日关系,他们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妄图激化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矛盾,甚至妄图激化对方国家内部的矛盾,以达到煽动两国走向对立和冲突的险恶目的。我们决不能让中日关系被日本的右翼牵着鼻子走,复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越来越证明邓小平的一个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对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惟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
中国的和平发展必然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伴随着中国精神文明的发展和崛起。一个更加文明、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伟大中华民族,一个经济稳定发展、国力日益强盛的中国,是对日外交的强大后盾,也是中国外交官站在国家利益和维护和平的立场上,坚定地执行中共十六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和平外交方针的强大后盾。(据《瞭望》,作者:冯昭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