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郑州二月十一日电(史宝银)河南政协委员张建新在此间举行的河南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案呼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移民工作中,应改“工程移民”为“生态移民”,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质。
南水北调工程由东、中、西线构成,整个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中线工程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划,需开挖干渠约一千四百公里。其移民工作涉及到湖北省和河南省的五个县市区,移民总数量将达到三十万人以上。
张建新委员在提案中指出,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库区水质总氮超过国家调水要求。经河南省环保局和南阳市环保局的反复排查,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是丹江口水库总氮超标的最主要原因。
据张委员了解,一九五八年,丹江口水库大坝动工,淅川自一九五九年迁进县城并开始移民,随着正常蓄水位的不断提高,至一九七八年移民迁移工作基本结束,历时二十年,迁移人口二十多万人,动迁移民除十万多人分别迁至青海省、湖北省和河南省邓州市外,其余逾九万人全部安置在县内水库沿岸。一九五九年起,部分外迁移民由于种种原因陆续返乡,当地鼓励移民开荒种地,二十年的垦荒又使得当地的生态进一步恶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使淅川移民新增十六万人。新老移民加在一起,严重超出淅川县城生态承载能力。
据此,张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应合理确定移民规模,不能仅仅从工程本身需要出发将移民范围确定在海拔一百六十七米或一百七十二米,而应该从库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本身出发,新老移民统筹考虑,治水先治穷,改“工程移民”为“生态移民”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同时还应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以使库区生态规模尽快恢复,从而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