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纯美成为电视主持人,将春节以来的“上流美”闹剧,带入另一波高潮。说这是“闹剧”,并不精确;严格说,这是一出“模仿秀”。许纯美模仿上流人士行谊,但似像又不像,让自以为是的媒体、自认聪明的观众,统统笑得开怀。其实,这和男演员搔首弄姿的反串秀、艺人夸张演出的政治人物模仿秀,属于相同类型,只是许纯美更入戏。
从古至今,所谓“上流社会”,是一座被繁文缛节隔离及包围的城堡。其中自认为上流的族类,演练着代表身分的礼仪,做为区别阶级的象征。平民百姓想要麻雀变凤凰,必须先学会这些规矩;而适应过程中的误差和难堪,永远是艺文作品喜爱嘲弄的题材。笑闹之间,观众其实也默默被灌输了对“上流”的价值认同,所以也情不自禁参与了对“仿上流”的嘲讽。
比起“仿上流”,“伪上流”的戏剧张力更大。在公开场合举止合度、优雅出众的名流绅士淑女,如果私底下却是丑事做尽的男女,便更令人感到兴趣。这样的故事,的确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谁能撕开表相,让真实的丑陋面目曝光?也因此,狗仔队、小报、八卦媒体顺应而生,潜伏在暗处捉拿上流社会的伪冒者,既满足大众偷窥的好奇,也为自己赢得市场利益。
“仿上流”行为,往往代表自我对“真上流”的期许和羡慕,不见得出于恶意;但“伪上流”则藉由十足的上流面貌,隐藏不可见人的丑态,利用社会对于“真上流”的好感与信任牟利。两相比较,“伪上流”其实更是“真下流”。但说来残酷,社会经常容忍“伪上流”编造理由圆谎,不断给予其继续冒充的机会;对于“仿上流”却难以同情,甚至鄙斥为猴戏。
虽然许纯美为台湾社会提供了错误的“上流”定义,但比起许多真实面貌不堪入目的明星、政客、知识分子等“伪上流”,她其实真诚勇敢得多。在真上流、仿上流、伪上流和真下流的混杂交错中,对许纯美引爆的“上流美”话题,民众除了随着媒体起哄、或道貌岸然地表示不齿之外,还有另一件事可做─扪心自问:“我自己是哪一流?”
来源:台湾联合报 作者:于国华